锻矛砺刃卫边垠,恰有三郊比鲁人。
水债不收公饷亟,头家近日亦愁贫。

锻矛砺刃卫边垠,恰有三郊比鲁人。

水债不收公饷亟,头家近日亦愁贫。

注释:锻制兵器磨利武器保卫边疆,正好有三个州郡的百姓和鲁国一样穷困。

政府不收取水税,却急于向老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当地的老百姓现在也担心将来会贫困不堪。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诗人郑思肖在福州任职期间所作,当时正值宋元之际。郑思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书画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于统治者的不满情绪。首句“锻矛砺刃卫边垠”,描绘了一幅守卫边疆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忠诚的情感。然而,接下来的“恰有三郊比鲁人”,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即在边疆守卫的同时,许多百姓却生活在贫困之中,与鲁国人无异。这种对比,既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第三句中的“水债不收公饷亟”,反映了政府对百姓的压迫。水税是国家的一项收入来源,但在郑思肖看来,政府却急于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这无疑是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最后一句中的“头家近日亦愁贫”,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现状。这里的“头家”是指地主、富绅,他们虽然富有,但却也承担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面临着生活的困境。这种矛盾和压力,使得他们在近期内也开始担忧未来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