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远眺仲宣楼,景物萧条逼晚秋。
枫叶浸霞红石径,芦花飞雪白汀洲。
笙歌梦踏扬州月,烟水贫无少伯舟。
暝色苍茫天渐缩,蛩声四野为谁愁。

【注释】

凭栏远眺:凭,依靠;栏,栏杆。远眺,远望眺望。仲宣楼: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周瑜的府邸。萧瑟,萧条冷清。枫叶浸霞:红石径。芦花飞雪:白汀洲。笙歌梦踏扬州月: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烟水:烟雾迷蒙的水色,泛指江河湖海。贫无少伯舟:少伯,即范蠡,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范蠡辞官后泛舟太湖,自称陶朱公。此处借以比喻自己隐逸江湖,不再追求功名。暝色苍茫天渐缩:夜色渐渐浓重,天色渐渐暗淡。暝色苍茫:天色昏暗不明的样子。为谁愁:为什么这样忧愁?为,动词,为了;谁,代词,人称代词;愁,动词,感到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登楼远眺、凭栏凝思,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怀古诗。首联“凭栏远眺仲宣楼,景物萧条逼晚秋。”诗人站在楼上凭栏遥望,眼前的景色是萧条冷落。这里写的是诗人登楼远眺时所看到的景物。仲宣楼:指吴国都督周瑜的府第。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火攻大破曹军,他建功立业以后,便在家乡庐江舒县(今属安徽省)筑起一座高台,名为周郎台,又名周将军楼。这里用“仲宣”二字作为楼名,是为了表明此楼与周瑜有关。而诗人登上这座高楼远眺时看到的却是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这两句诗写出诗人登楼时所见之景。“景物萧条逼晚秋”,是说诗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景象是一派萧条冷落的景色。“逼”字说明诗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景色是一片萧瑟、冷落的景象。

颔联“枫叶浸霞红石径,芦花飞雪白汀洲。”颈联“笙歌梦踏扬州月,烟水贫无少伯舟。”尾联“暝色苍茫天渐缩,蛩声四野为谁愁。”这四联诗都是写秋天的景色。“枫叶浸霞红石径,芦花飞雪白汀洲”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秋天的枫树叶子红得像浸染着霞光一样,红色的石头小径上长满了枫树的枫叶,白色的芦花像飞舞的雪花一样洒满了河洲。这里的“红石径”是指红色岩石上的小道,而“霜”字则形容秋霜降临时的天气,也可以说是“枫叶浸霞”。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幅深秋的美景图,画面上既有红色的枫树,也有白色的芦花,还有一条红色的小道。诗人在这两句诗里描写了秋季的自然景观。“枫叶浸霞红石径,芦花飞雪白汀洲”这两句诗写得十分优美动人,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红色的枫树林和小道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色霜花,那洁白如雪的芦花在空中飘飞,就像下了一场大雪一般。“霜”字形容的是秋霜降临时候的天气,也可以说是“枫叶浸霞”。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画面上既有红色的枫树,也有白色的芦花,还有一条红色的小道。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美景图。“霜”字形容的是秋霜降临时候的天气,也可以说是“枫叶浸霞”。这两句诗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颈联“笙歌梦踏扬州月,烟水贫无少伯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梦见自己在梦中踏上扬州的明月,而我却身在烟雾弥漫的水面上没有一条小船可以乘坐。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生活的追忆。“笙歌”一词常用来比喻宴会上奏响的音乐,这里借以比喻美好的时光和欢乐的生活。这一句诗意思是说:我在梦中踏上扬州明月,然而我却身在烟雾弥漫的水面上没有一条小船可以乘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悲凉情绪。“烟水”一词常用来比喻水气笼罩的景象,这里借以比喻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这句诗意思是说我身在烟雾弥漫的水面上却无处可去无法过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悲凉情绪。

尾联“暝色苍茫天渐缩,蛩声四野为谁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暮色苍茫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是全诗的结尾部分,也是全诗的警策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是全诗的警策句。尾联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结尾部分,也是全诗的警策句。尾联这两句诗句是全诗的警策所在,是全诗的精髓所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呜哀伤悲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谁而鸣哀伤悲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昏暗,大地一天比一天缩小,蟋蟀的声音四处传荡,不知为什么而悲哀悲伤愁苦?

这首诗写于元朝至正五年(1345),诗人当时客居江淮一带,过着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此诗就是诗人在漫游途中所作。前四句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因政治原因而产生的悲凉之感。后四句则写自己的处境及心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担忧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对照手法来突出主题,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此外,诗人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总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