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翳下斜阳,暧暧见村坞。
荒林老树边,聚落成三五。
门外放鸡豚,檐前坐翁姥。
秋禾既登场,冬菜亦生圃。
沽酒不用帘,猎兽或张弩。
地利本硗瘠,民俗复椎鲁。
生当太平时,居然称乐土。
惟闻静德僧,畏尔采樵斧。

【解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村居》。

首联,大意是:夕阳斜照,余晖洒满大地,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

颔联,大意是:荒废的树林中,老树参天,村落稀疏,显得有些荒凉。

颈联,大意是:屋门外放养着鸡豚,檐前坐着年高的老翁和妻子。

尾联,大意是:秋天稻谷已经成熟,冬天蔬菜也可以种植了。

五、六句,大意是:沽酒不用帘幕,打猎的人或许还张弩。

七、八句,大意是:这里地处偏僻,土地贫瘠;民俗朴实,人们生活艰苦。

九、十句,大意是:我出生在太平盛世,竟然生活在一个安乐之地。

十一、十二句,大意是:只听说过静德寺的和尚,畏惧采樵斧的人。

【答案】

这首诗写村居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大关”,指山口或关口,此处泛指村口,为全诗开篇。

颔联,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斜照大地,远山近树依稀可见,一片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

颈联,村外有一座小庙叫静德寺,寺庙不大,却香火旺盛。寺里住着一位僧人,他常常手持木杖,在寺前的空地上打坐修行。

尾联,本应是农忙季节,但这里的农民们并不急着收庄稼,而是悠闲自得地过着平静的生活。

五、六句,“地利”指地势不利,“本”作动词用,意为本来就。“硗瘠”意指土质贫瘠。

七、八句,“太平时”即太平盛世,“椎鲁”形容人朴实无华,不追求奢华。

九、十句,“生当”“居然”都是表示感叹的意思。诗人感叹自己出生在太平盛世,竟然生活在一个安乐之地。

十一、十二句,“惟闻”意为只听说,“静德僧”指静德寺里的和尚,“畏尔”指惧怕你。

译文:

夕阳渐渐西斜,晚霞铺满天边,远处的村庄轮廓若隐若现。

村外的荒林之中,古树参天,村落稀疏,显得十分荒凉。

村外门前放养着几只猪和几只羊,房屋前面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他的妻子。

秋收时节已到,稻田里的稻子已经收割完毕;冬天来临时,菜园里的各种蔬菜也已生长成熟。

村中百姓不用布幔遮帘,就能买到美酒;猎手有时还会拉弓射兽。

村子四面环山,土地贫瘠;村民淳朴憨厚,生活虽然艰苦。

我生于这个太平的时代,竟然能在这样安乐的地方安居乐业。

我只听说过静德寺的和尚,畏惧那些采樵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