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飘飘泛海天,才临鹿耳转迁□。
荡缨摇处分深浅,悬柁经时每接连。
帆带晚风随浪起,舟依曲港避沙漩。
须知奇险重洋外,锁钥东南障幅员。

【注释】

⑴鹿耳山:在今广东新会县东南,因形似古代传说中的神鹿而得名。

⑵才临:刚到。

⑶荡缨:挥舞着马络头。

⑷悬柁:船头上挂着的舵。这里泛指船舵。

⑸幅员:疆界。

【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行词。作者在宋代南逃后,于公元1162年(宋高宗绍兴二年)春乘舟东下时所作。词中描述了乘船东下的情景和海上航行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心情。全词语言朴实流畅,意境开阔壮阔,风格雄浑豪健。

首句“万里飘飘泛海天”,描写了乘船东下的壮丽景象。万里,形容距离之远;飘飘,形容船只行驶的轻快。海天之间,波涛翻滚,风云变幻,船只在其中穿行,显得十分壮观。

第二句“才临鹿耳转迁□”,则写出了诗人在船上所见的景象。鹿耳山位于今广东新会县东南,因形似神鹿而得名。诗人刚刚到达鹿耳山附近,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山势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种变化让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心中充满了感慨。

第三、四句“荡缨摇处分深浅,悬柁经时每接连”,进一步描绘了海上航行的情况。荡缨,指的是挥舞着马络头;悬柁,指的是船头上挂着的舵。这些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海上航行的动态。通过这两个动词,我们可以想象出船只在海浪中颠簸起伏的情景,以及船只与海浪搏斗的过程。而“每接连”则暗示了海上航行的艰难险阻。

第五、六句“帆带晚风随浪起,舟依曲港避沙漩”,则描写了船只在海上的另一种情景。晚风吹动着帆篷,使得它随着波浪起伏;船只依靠着曲折的港口,避开了沙石漩涡。这些细节描写了海上航行的具体情况,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一场景。

最后两句“须知奇险重洋外,锁钥东南障幅员”,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奇险,形容海面的险恶;重洋,指的是远离大陆的大海。这两字突出了海上航行的危险和艰难。而“锁钥东南”,则意味着海上航行对于国家的安危至关重要。这里的“锁钥”比喻了海上航行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它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同时,“障幅员”也暗示了海上航行对于国家疆域的保护和维护。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关切。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海上航行体验,让人仿佛亲身置身于那遥远的海域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