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特立三四辈,古贤岩廊耸冠佩。又如黑甲照黄池,右军一鼓强敌退。
想当据纸般礴裸,不许藤萝互钩带,使笔如剑倚天外。
是家淮南称寓公,淮南山水无此雄。得非乡梦云壑绕,割太行脊来何东。
高居未免人迹绝,我欲壁下安茅蓬,日日洗耳飞流中。
【注释】
①宋帅初:即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
②峨峨特立三四辈:形容岳飞的英姿挺拔。
③古贤岩廊耸冠佩:指岳飞像挂在岩石上。
④右军:指王羲之。
⑤据纸般礴裸:形容岳飞豪放不羁的性格。
⑥藤萝:指花草树木。
⑦使笔如剑倚天外:形容其用笔如剑,锋芒毕露。
⑧是家:这里指自己。
⑨淮南称寓公:指隐居在淮南。
⑩太行脊:指太行山的东边。
⑪洗耳飞流中:形容在清澈的流水中洗涤耳朵。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对北宋诗人苏轼《书摩崖碑后》的一首七绝回文诗。诗前半部分先写苏轼的书法,然后转写自己的书法;诗后半部分先写自己的境遇,然后转写苏轼的境遇。全诗语言生动流畅,意境优美,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首句“峨峨特立三四辈”,写苏轼书法的雄伟气魄。峨眉山高耸入云,苏轼站在山巅,仰望四周,只见四、五座山峰屹立其中,仿佛他自己的书法作品矗立在山巅之上,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句以景写人,以物喻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书法艺术的高度自信和自豪。
次句“古贤岩廊竦冠佩”,写苏轼书法的古朴典雅。岩石高大险峻,犹如一座宏伟的殿堂,苏轼站在殿堂之中,仰望四周,只见无数书法家的作品悬挂在墙上,如同冠戴于他的头上。这一句以景写人,以物喻志,赞美了苏轼书法的高雅古朴之美。
第三句“又如黑甲照黄池”,写苏轼书法的沉稳厚重。黑色的甲胄在黄色的池塘中显得格外耀眼,犹如他自己的书法作品在众人面前显得格外醒目。这一句以景写人,以物喻志,表达了作者对苏轼书法的敬仰之情。
末句“右军一鼓强敌退”与开头相呼应,赞颂苏轼书法的刚劲有力。王羲之挥毫泼墨,如同一鼓作气,使得敌人纷纷败退。这一句以景写人,以物喻志,赞美了苏轼书法的刚劲有力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想当据纸般礴裸,不许藤萝互钩带”,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自己书法的独特风格。我就像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任凭藤萝相互缠绕,也不肯让它们互相钩连。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自己在书法创作中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作者追求独立自由的创作理念。
第五句“使笔如剑倚天外”,进一步描绘了自己书法的雄浑气势。我手中的笔就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插云霄,展现出书法的磅礴大气。这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作者书法的雄健之美。
第六句“是家淮南称寓公”,转而写自己隐逸的生活状态。我在淮南隐居,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如同一位逍遥自在的寓公。这一句以景写情,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也体现了他超脱尘世的心态。
最后一句“得非乡梦云壑绕,割太行脊来何东”,抒发了思乡之情。我是否还在梦中,那些故乡的山水环绕着我,就像太行山脉一样壮丽。这一句以景抒情,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体现了他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书法的赞美和自己书法创作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之心。同时,诗中的回文手法也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