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柳夹车风宛宛,过雨新凉碧阴满。扁舟坐我平楚中,拂户窥帘光不断。
葭芦鸣叶江洲,桂箭行根成町疃。浅渚喧投远鸟空,杂花红映青山短。
道人吴语相问讯,采菱江南歌不缓。恍如鸦轧中流开,各识荆扉傍水款。
杪春邀我忽徂暑,人事牵率非独懒。吾皇精神与天通,驱龙为霖反枯旱。
羽林车还岁有秋,窃禄端居得间坦。凛冬看雪应绝奇,莫畏噫气号空窾。
【注释】:
- 髡(kūn)柳夹车风宛宛,过雨新凉碧阴满。扁舟坐我平楚中,拂户窥帘光不断。
髡:剃去头发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夹”:夹在。“宛宛”:曲折的样子。“过雨”:经过雨的洗礼。“新凉”:清新凉爽。“碧阴”:青翠茂盛。“平楚”:平坦的原野。“拂”:吹拂。“窥”:偷看。“扁舟”:小舟。“坐”:停留。“拂户”:推开窗户。“窥帘”:偷看窗帘。“光”:光线。“不尽”:指光线透过窗帘,照进屋内。
- 葭(jia)芦鸣叶江洲,桂(guì)箭行根成町疃。浅渚(zhuì)喧投远鸟空,杂花红映青山短。
“葭”:葭草。芦苇。“鸣”:声音。“叶江洲”:江边的沙洲上。“桂箭”:桂花树。“行根”:生长的地方。“町疃”:田垄和土丘。“浅渚”:水浅的地方。“喧”:喧闹。“投”:飞落。
- 道人吴语相问讯,采菱江南歌不缓。恍如鸦轧中流开,各识荆扉傍水款。
“道人”:道士。“吴语”:吴地方言。“相”:相互。“问讯”:问候。“采菱”:采摘菱角。“歌不缓”:歌唱得很慢,不紧张。“恍如”:好像。“鸦轧”:船桨划动的声音。“中流”:河心。“款”:靠近。
- 杪春邀我忽徂暑,人事牵率非独懒。吾皇精神与天通,驱龙为霖反枯旱。
“杪春”:初春。“徂”(cú)暑:到夏天。“徂”,同“促”。“人情”:人的性情、习惯。“牵率”:受外界事物影响而改变。“非独”:不但。“懒”:懈怠,懒惰。“精神”:精力。“通”:沟通、感应。“驱”:驱逐。“龙”:神话中的动物。“霖”(lín):久雨。“反”:反而、却。
- 羽林车还岁有秋,窃禄端居得间坦。凛冬看雪应绝奇,莫畏噫气号空窾。
“羽林”:皇帝的仪仗队,泛指朝廷。“车还”:车子回来。“岁有秋”:年年秋天。“窃禄”:偷取俸禄。“端居”:端正地坐着。“间坦”:闲暇无事。“凛冬”:冬天。“看雪”:观赏雪景。“应绝奇”:一定非常奇妙。“噫气”:叹气。“号空窾(kuǎn)”:呼出的气息像空洞一样响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抒怀诗。此诗前六句写雨后过龙树院,偶遇粟公的情景;最后六句写与粟公话别后,作者的感慨与自慰之语。诗的前半部分以景物描写为主,后半部分主要抒发情感,全诗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首联写雨过天晴,清凉的天气,绿荫满地,扁舟停泊在原野之中,诗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到远处的江面上,芦苇丛生,桂花树的树根生长的地方形成了一片片的田垄和土丘,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惬意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苦闷。
颔联写诗人在江边的小洲上听到江上的芦苇丛中传来的蝉鸣声,看到远处的水鸟在天空中飞翔,看到周围五彩斑斓的花朵映红了青山。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的境界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颈联写诗人看到一位道人正在询问他的名字,并问他是否熟悉他家门前的小路,诗人回答道:“我在江南见过他采菱。”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他对这位道人的喜爱和尊敬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与道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凸显出自己内心的忧郁与苦闷。
尾联写诗人邀请道人一起赏菊,道人高兴地答应下来,两人一同欣赏美景,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与自慰之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