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景飞腾足叹嗟,强扶蒜发斗霜华。
罨头欲掩栖瓶雀,遮尾难邀赴壑蛇。
点砌残花虚掩冉,摇窗瘦竹故欹斜。
闲身赢得真无事,拨动炉灰兴未赊。
【注释】
辛亥岁暮:指辛亥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岁暮。杂诗:即五古小诗,是律诗的一种体裁。二十首:二十首小诗。
飞腾:飞扬、盘旋。
蒜发:比喻白发。斗霜华:形容鬓如霜雪之白。
罨头:遮盖头部。栖瓶雀:栖息在瓶中的小鸟。
遮尾:比喻掩蔽尾巴。赴壑蛇:指伏身入地的蛇。
点砌:指落花。摇窗瘦竹:指摇曳生姿的竹子。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辛亥年岁末时所作,共二十首,每句都以四字构成,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显易懂。诗中描绘了晚景和诗人自己的形象以及闲情逸致,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满足和恬淡之情。
第一首:“暮景飞腾足叹嗟,强扶蒜发斗霜华。”
“暮景”指的是傍晚的景色,这里用来形容时间已经接近晚上,夕阳西下的景象。“飞腾”指的是鸟儿在空中飞翔,这里借指诗人自己的心情。“足叹嗟”表示十分感伤或无奈。“强扶蒜发斗霜华”则是说尽管年纪轻轻,鬓发却如雪般白,与斗笠上霜雪一样白;而人则像蒜头那样直立不倒。这是诗人对自己衰老状态的自嘲和感慨。
第二首:“罨头欲掩栖瓶雀,遮尾难邀赴壑蛇。”
这两句诗通过描写鸟雀和蛇的动作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处境,既生动又形象。“罨头”和“遮尾”都是描述遮蔽的动作,“栖瓶雀”和“赴壑蛇”则分别代表不同的动物,前者指栖息在瓶子里的小鸟,后者指伏身入地的蛇。诗人以这些自然景物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但也能找到一些乐趣和慰藉。
第三首:“点砌残花虚掩冉,摇窗瘦竹故欹斜。”
这两句诗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点砌残花”指的是凋零的花朵落在台阶上,被打扫干净后留下的痕迹;“摇窗瘦竹”则是形容窗户旁边那些瘦弱的竹子随风摇曳的样子。这里的“虚掩冉”和“故欹斜”都是形容竹子的状态,前者暗示着竹子被风吹动后摇摆不定的样子,后者则是形容竹子因失去支撑而倾斜的状态。这两句话既描绘了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悠闲。
第四首:“闲身赢得真无事,拨动炉灰兴未赊。”
最后这两句诗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闲身”指的是诗人没有太多事情需要操心,能够放松心情享受生活;“拨动炉灰兴未赊”则是指诗人在无聊的时候会随手摆弄炉灰,但这种举动并不会引起太大的兴趣或烦恼。整首诗通过对暮景、自然景物和诗人自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满足和恬淡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