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九秋光到眼前,惊沙刮面倍潸然。
未闻五马浮江水,又见双鹅起狄泉。
捧日衣冠虚子夜,冲星剑佩负丁年。
剧怜折脚铛边坐,画尽寒灰未肯眠。

【注释】

阳九:指国运衰落。五马浮江水,《左传》载,楚王在长江上看到有五匹马漂浮着,便命驾登舟,并作诗曰:“余逝将归乎?吾知所至矣。渔父知我欲何之?”后来的文言典故都引用了这一故事。

又见双鹅起狄泉,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陈胜起义后,曾到大泽乡与吴广会合,并得到一只大雁,用其羽毛制作两只鹅。后来,这两只鹅被放在军营中,士兵都争相观看。

冲星剑佩:冲星,即流星,古人认为流星是天上之星坠落人间。

剧怜折脚铛边坐,剧,极,非常,可怜。折脚铛,即铁锅。

未肯眠:不肯入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当时杜甫寓居长安城南的万年县,生活困顿潦倒,心情十分苦闷。本篇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写成的。

诗一开头写自己眼前所见的秋景:秋天到来的时候,阳光明媚,大地一片金黄。但在这美好的景色面前,诗人却感到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笼罩着心头。接着写秋风扫过自己的脸颊,使人倍觉伤感;再写自己没有听到战乱中的好消息,而只能眼睁睁地看双鹅从狄泉飞起。这两句是说:当人们听到胜利的喜讯时,双鹅却飞起来啦!“未闻”一词,既表明了自己的失望,也暗示了自己对朝廷的忠心不二。

颔联写自己虽已年迈体衰,但仍抱着一颗报国之心,时刻准备为国捐躯。“虚子夜”,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体弱,但在梦中仍想像当年一样去征战沙场,为国家效力。“负丁年”,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却肩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无忧无虑。

颈联写自己在战场上的遭遇:当敌人来袭时,自己手持冲天而起的宝剑,身穿闪烁发光的铠甲,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然而,战争总是残酷的,一旦战败,就会身受重伤,甚至丧命。这里,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己身负重伤、英勇不屈的气概。

尾联写自己在战场上的遭遇:当敌军溃败时,自己却被敌人抓住,遭受凌辱。这时,自己想到的只是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命运,而不是个人的生死得失。最后,诗人以一个坚定的信念结束全诗:即使被敌人抓住,也不会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而是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信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它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之间的紧密联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担忧之情。同时,它也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和卓越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