翛然竹树外,茅屋几人家。
烟散千峰白,樵通一径斜。
山花堪入馔,石藓试烹茶。
父老惊相讯,渔郎何处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光黄山行”,点明地点,即“光山”。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由光山到桐城,又至桐城东门渡江,然后溯流而上,经过石关、白果,最后回到桐城,行程大约是七百里。
第一首:“翛然竹树外,茅屋儿人家。”这一句中“翛然”“竹树”“茅屋”等词都带有浓郁的田园色彩,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儿人家”表明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第二首:“烟散千峰白,樵通一径斜。”“烟散千峰白”写远望之景,而“樵通一径斜”则写近观之行。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山间行旅图:在晨雾散去之后,群山万壑,苍翠欲滴,一片白茫茫;山路弯弯,曲曲通幽,行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行进,一路前行。此句以景衬情,渲染出一种清幽恬静的意境,也烘托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第三首:“山花堪入馔,石藓试烹茶。”“山花”和“石藓”都是作者所见之物,“堪入馔”和“试烹茶”则是说这些景物可以供人食用和饮用。这四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第四首:“父老惊相讯,渔郎何处槎。”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答案】
光山行
翛然竹树外,茅屋儿人家。(第一首)
烟散千峰白,樵通一径斜。(第二首)
山花堪入馔,石藓试烹茶。(第二首)
渔郎何处槎?(第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