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蹰病马倦西风,扑面尘沙卷断蓬。
岁月销磨魂梦里,心情黯淡别离中。
远山漠漠秋云冷,古木萧萧落照红。
行道无人能缩地,举头天际羡飞鸿。

【解析】

本诗以旅途为背景,写羁旅愁怀,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凄凉的心境。

“踟蹰”意为徘徊,这里指诗人行走在途中时心情的踌躇、犹豫。首句写路途中的艰难。颔联是说岁月消磨人的精神和灵魂,而人却浑然不觉。此句中用“魂”、“梦”等字眼,表现了诗人的悲苦之情,以及因年老体衰、心力交瘁而产生的恍惚迷离之感。颈联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山色漠漠、云气冷凄(“漠漠”二字,写出了远山苍凉的秋色),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枯枝败叶上,红光闪闪;古木萧瑟,落叶纷飞(“萧萧”二字写出了树木在风中摇曳的样子)。这两句描绘出一幅荒凉冷落的秋日景象,也反映了诗人的寂寞心情。尾联写自己身处旅途,举目四望,只见一片寂寥空阔,于是不禁仰天长叹:“行道无人能缩地。”意思是说,在这茫茫宇宙中,自己竟无立足之地。诗人感叹自己身在旅途,无法摆脱这种空虚与孤寂,只好羡慕那高飞远逝的鸿雁。“羡飞鸿”三字,既点明了诗人的身世飘零之状,又暗寓着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怀人诗。全诗从抒情的角度出发,通过描写旅途所见所感,抒写羁旅思归的心情。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开头两句“踟蹰病马倦西风,扑面尘沙卷断蓬”,写旅途的艰难。一个“倦”字,说明诗人长途跋涉已久,身心交瘁。“尘沙”、“卷断蓬”三字形象生动,把沙漠的空旷、黄尘漫天、风沙扑面、蓬草随风飘散的荒凉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匹马在旷野中奔驰、挣扎的情景。

“岁月销磨魂梦里,心情黯淡别离中”,进一步写诗人的羁旅之苦。“销磨”二字表明诗人的衰老,精神已经消沉到了极点,连梦中也感到时光流逝,人生苦短。“黯然”、“别离中”三字更是直抒胸臆,表现出诗人的悲怆与无奈。

第三句“远山漠漠秋云冷”,“漠漠”二字写出了秋天山色的苍凉、凄冷,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落照红”一句,则写出了秋天夕阳残照的景象,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凄凉。

最后两句“行道无人能缩地,举头天际羡飞鸿”,“行道无人”三字,表明诗人在茫茫大地上,找不到知己之人相伴同行。“举头天际”,则是说自己抬头仰望天空,看到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翱翔,不禁心生羡慕之情。这句诗以景结情,既点出了自己的孤独、凄清,又表现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40个字,但它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大自然中漂泊无依、孤独凄清的形象。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