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不独忆淮阴,云影飞扬自古今。
我上高台舒远啸,茫茫何处问馀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1)

歌风台,即高台观,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北。此诗首联“大风不独忆淮阴”点出题旨,诗人以大风起兴,既写眼前之景,也暗寓了对韩信的追念。诗人通过“风”字将自然现象与历史上的人物相联结,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感。

(2)

颔联“云影飞扬自古今”,紧承首联而来,写高台之上所见之景。诗人仰望天空,只见那白云缭绕,变幻无穷,似乎从古至今一直如此。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既是对上文“大风”的进一步描写,又是诗人感情的进一步升华。这里的“云影”不仅指天上的白云,也暗含诗人自己的影子,表现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处境。诗人用“云影”来形容自己的身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云彩流动、变幻无常的画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闷抑郁之情。

(3)

颈联“我上高台舒远望,茫茫何处问馀音”承接三联而来,写诗人登上高台远眺之后所发出的感慨。诗人放眼望去,只见茫茫一片,不知所终,于是发出“何方”之问。这两句既是对前三句的具体化、形象化,也是诗人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

【答案】

歌风台

①大风不独忆淮阴,云影飞扬自古今。

译文:

我在大风吹起的云雾中怀念韩信。②我上高台舒远啸,茫茫何处问馀音。

译文:

我登上高台放声长啸,茫茫无际的何处寻找那失落的余音。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大风刮起云雾之际,遥想历史人物韩信,抒发怀才不遇之情。首联先写大风起于淮阴,暗含韩信。第二联写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但见云烟缭绕,不见人影,不禁发出了“何方”之问。第三联写诗人感叹怀才不遇。最后两句是尾联,诗人登高远望,却只见到茫茫一片,于是发出了“何方”之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