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酒尽横江上,薄暮云消碧海东。
此去江湖万馀里,封姨莫助石尤风。
注释:故人已经喝完了酒,站在江边,薄暮时分云彩消散,碧海向东。此去江湖万馀里,封姨莫助石尤风。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周敦庵时所写。诗中描绘了友人在江边与故人之别的情景,以及友人即将离开家乡,踏上万里征程的离愁别绪。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而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
故人酒尽横江上,薄暮云消碧海东。
此去江湖万馀里,封姨莫助石尤风。
注释:故人已经喝完了酒,站在江边,薄暮时分云彩消散,碧海向东。此去江湖万馀里,封姨莫助石尤风。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周敦庵时所写。诗中描绘了友人在江边与故人之别的情景,以及友人即将离开家乡,踏上万里征程的离愁别绪。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而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
【注释】 又因明月千家雪树影寒霜月二句松坡成篇余亦足成二律其一: 更深,更深夜半的时候。群籁息,各种声音都静下来。寂寂,寂静无声。立寒庭,独自立在寒凉的庭院中。 明月千家雪,疏灯一点星。 明月皎洁如雪,洒遍千家;疏灯光点稀疏闪烁,如同星星。 天光侵户牖,夜气入虚灵。 天空的月光照射进屋内,夜露的气息渗入虚无缥缈的灵气之中。 小饮休教醉,长令方寸醒。 微醉时不要放纵,要常常清醒保持神志。 【赏析】
山行即事 烟景迎骄马,晴光入望中。 万峰生晓翠,远树乱春红。 鱼跃桃花水,莺啼柳絮风。 云山缘尚浅,空羡草堂翁。 注释: 1. 烟景迎骄马:烟雾缭绕的景象中,骄阳似火的马匹奔腾而过。 2. 晴光入望中:阳光明媚,照射在视野之中。 3. 万峰生晓翠:早晨的山峰上,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绿色。 4. 远树乱春红:远处的树木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五彩斑斓。 5. 鱼跃桃花水:鱼儿在桃花盛开的水中跳跃。 6.
《夜行》 车马秋萧瑟,征途夜可怜。 月光澄爽气,山影隔凉烟。 明灭渔村火,横斜野渡船。 远天空极目,箕斗落峰前。 注释: - 车马秋萧瑟:指秋天的车马行驶时发出的声音,萧瑟形容声音凄凉、冷清。 - 征途夜可怜:征途(旅途)在夜晚显得格外可恨或令人怜悯,因为夜晚的旅程常常更加孤独和漫长。 - 月光澄爽气:月光清澈明朗,给人带来清爽的感觉。 - 山影隔凉烟:山的影子映照在凉爽的烟雾中
立秋前一日暑甚因步水上见时景已有秋意避炎无处所,为逐水边过。 莲萼飘红粉,蘋花乱白波。 只知秋已近,恰畏暑偏多。 微咏清商曲,临流望素河。 注释: 1. 《立秋前一日暑甚因步水上见时景已有秋意》:立秋前一天,天气非常炎热,作者在水上散步,看到了秋天的景象。 2. 避炎无处所,为逐水边过:为了躲避炎热,作者不得不在河边度过这个炎热的午后。 3. 莲萼飘红粉,蘋花乱白波:莲花的花瓣飘散着红色
【注释】: 万壑千峰里,鞭丝独往还:万壑千山中,只有马鞭声在回荡。鞭丝,即缰绳。万壑千峰,指群山连绵,深谷纵横;鞭丝独往还,指诗人独自骑马穿行于群山之间。 荒烟迷野径,落叶满空山:荒芜的烟云迷漫着野外小径,遍地的落叶布满了空空的山谷。 石塔青松掩,柴门碧水环:青翠的山峰和苍劲的松树掩映在古老的石塔之中,一湾碧水环绕着简陋的茅舍。 老僧无个事,镇日闭禅关:年迈的僧人没什么事情,终日关门打坐修禅。
春暮 春事馀多少,凄其感物华。 连绵三日雨,零落半帘花。 绿树繁阴重,高楼夕照斜。 怀人归未得,芳草满天涯。 【注释】 (1)“春事”:指春天里的事情,即春天的景色和气象。 (2)“凄其”:形容悲伤、凄凉的感觉。 (3)“物华”:指春天的景物。 (4)“绵延”:连绵不断。 (5)“半帘花”:半遮半掩地落在窗帘上的花瓣。 (6)“繁阴”:浓密的树荫。 (7)“高楼”:指高高的建筑物,这里指楼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描绘了夜晚安静的场景和内心感受。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坐久群嚣息:长时间坐着,周围喧闹声逐渐消失。这里的“群嚣”指的是周围的嘈杂声,“息”表示停止。 2. 微吟夜已央:轻轻吟诵,时间已经晚了(夜已央)。这里用“微吟”来形容低声吟唱,而“夜已央”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3. 闲心常自照:心中常常有闲暇的光亮。这里的“闲心”指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再出东郊 走出京城的东郊,心情格外舒畅。 芳园归几日,重适野人家。 在郊外的小屋里住了几天,重新回到了熟悉的田园生活中。 树树闻山鸟,村村见杏花。 四周的山峦上,传来了鸟儿的鸣叫声;村子里到处都是盛开的杏花。 溪痕新涨雨,草色渐藏沙。 山间的溪流因为刚刚下过雨而水流湍急,草地的颜色也开始由绿色转为黄色。 依旧东皋路,旋看易物华。 虽然回到了熟悉的道路,但看到周围的一切变得如此富饶美好
晓霁郊行 新晴寒气峭,晨色上巾车。 霁雪迎残月,明霞度晓鸦。 山溪初解冻,野草未生芽。 为忆江南路,东风到处花。 注释及赏析: 1. 新晴寒气峭:新晴即晴朗的天气,寒气峭则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2. 晨色上巾车:清晨的景色映照在车上。 3. 霁雪迎残月:雨后的雪融化后迎接着残存的月亮。 4. 明霞度晓鸦:明亮的霞光穿过早晨的乌鸦。 5. 山溪初解冻:山间的小溪开始解冻。 6. 野草未生芽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默写。考生默写时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来记忆,同时要抓住关键字词如“笛”“正月明”等来记忆。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或漏字、添字等现象,还要注意书写的工整性。本题要注意以下易错字:笛。 【答案】 闻笛 何处吹长笛,高楼正月明。 梅花飞片片,杨柳绿盈盈。 万里凄凉影,三年离别情。 独立忆江城
【注释】 江绕青山山绕城:青山环绕着江水,江水环绕着城市。 清溪古柳拂波平:在清澈的溪水边生长着古老的柳树,它的枝条轻轻拂动着平静的水波。 河桥到处飘青幔:河上的桥梁上飘散着青色的帷幕,随风飘荡。 依依挽客情:依依(依恋、不舍)之情挽留着客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周君敦庵时所写。首句以“山绕”描绘了城市的轮廓,第二句用“拂波平”形容柳树摇曳的姿态
【释义】 定山:佛教传说中的达摩祖师在石室中坐化,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坐化的地方命名为“定山”,并刻石作印。 译文: 石印的遗踪恰然清晰,定山之名因达摩祖师得传。 举头仰望峭壁高耸入云,撒手间又一天已过去。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定山的景象和传说。首句“石印遗踪恰宛然”描述了达摩祖师坐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刻石作印的情景。第二句“山名遂以达摩传”则直接点明了定山之名的由来
病中 闻说官梅破冻苔,风𢅏隔断暗香来。 一庭明月横花影,蠡卖窗寒不敢开。 注释: - 闻说:听说。 - 官梅:指宫廷中的梅花。 - 破冻苔:梅花的花瓣已经从冰冻的泥土中绽放出来。 - 风𢅏:指梅花被风吹动的声音。 - 暗香:梅花散发的幽香,虽看不见,但能闻到。 - 一庭:指的是一间屋子或者院子。 - 明月:明亮的月光。 - 横花影:月光照射在梅花上,花朵的影子斜着投射在地上。 - 蠡卖
【注释】 ①燕子矶:在镇江北岸。②凄其:凄清的样子。③棹:船桨。④倚:靠着。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镇江游览时所作。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全诗意境高远,笔调沉郁,风格苍凉悲壮。 首联“夜色凄其水气寒,怒潮风急拍天宽”,写天气的寒冷和江水的激荡。“夜色凄”三字点出夜幕降临时分,而“水气寒”则点染了江上秋夜特有的气氛,给人以冷瑟之感。“怒潮”二字写出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给人以震撼之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1) 歌风台,即高台观,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北。此诗首联“大风不独忆淮阴”点出题旨,诗人以大风起兴,既写眼前之景,也暗寓了对韩信的追念
【解析】 1.芙蓉:一种植物,花初开时呈白色,后渐变成深红色。 2.沼上栽:在池塘的边上种植。 3.粉红霜洗:像涂了一层粉红的霜。 4.无埃:没有灰尘。埃,指尘土。 5.画桨:用竹条编成的画着彩饰的船桨。 6.几度:多次。 7.赏析:此诗写诗人对当年在池塘边种芙蓉的情景的记忆。首句回忆当时在池塘边种植芙蓉的情景;次句写芙蓉经霜而更显得艳丽,没有一丝尘埃。第三四两句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