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旌节驻黔中,十八年来事不同。
今日重行黄叶路,愁人依旧白杨风。
注释:故人指的是旧日的朋友,旌节是古代官位的象征,驻指停留。黔中即贵州,事不同指事情的变化很大。今日重行黄叶路,形容秋天景色。愁人依旧白杨风,形容秋风吹动白杨树发出的声音令人感到忧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叶路上行走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过去的同出此途感吟二首与现在的心境来突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故人旌节驻黔中,十八年来事不同。
今日重行黄叶路,愁人依旧白杨风。
注释:故人指的是旧日的朋友,旌节是古代官位的象征,驻指停留。黔中即贵州,事不同指事情的变化很大。今日重行黄叶路,形容秋天景色。愁人依旧白杨风,形容秋风吹动白杨树发出的声音令人感到忧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叶路上行走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过去的同出此途感吟二首与现在的心境来突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注释】 又因明月千家雪树影寒霜月二句松坡成篇余亦足成二律其一: 更深,更深夜半的时候。群籁息,各种声音都静下来。寂寂,寂静无声。立寒庭,独自立在寒凉的庭院中。 明月千家雪,疏灯一点星。 明月皎洁如雪,洒遍千家;疏灯光点稀疏闪烁,如同星星。 天光侵户牖,夜气入虚灵。 天空的月光照射进屋内,夜露的气息渗入虚无缥缈的灵气之中。 小饮休教醉,长令方寸醒。 微醉时不要放纵,要常常清醒保持神志。 【赏析】
山行即事 烟景迎骄马,晴光入望中。 万峰生晓翠,远树乱春红。 鱼跃桃花水,莺啼柳絮风。 云山缘尚浅,空羡草堂翁。 注释: 1. 烟景迎骄马:烟雾缭绕的景象中,骄阳似火的马匹奔腾而过。 2. 晴光入望中:阳光明媚,照射在视野之中。 3. 万峰生晓翠:早晨的山峰上,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绿色。 4. 远树乱春红:远处的树木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五彩斑斓。 5. 鱼跃桃花水:鱼儿在桃花盛开的水中跳跃。 6.
《夜行》 车马秋萧瑟,征途夜可怜。 月光澄爽气,山影隔凉烟。 明灭渔村火,横斜野渡船。 远天空极目,箕斗落峰前。 注释: - 车马秋萧瑟:指秋天的车马行驶时发出的声音,萧瑟形容声音凄凉、冷清。 - 征途夜可怜:征途(旅途)在夜晚显得格外可恨或令人怜悯,因为夜晚的旅程常常更加孤独和漫长。 - 月光澄爽气:月光清澈明朗,给人带来清爽的感觉。 - 山影隔凉烟:山的影子映照在凉爽的烟雾中
立秋前一日暑甚因步水上见时景已有秋意避炎无处所,为逐水边过。 莲萼飘红粉,蘋花乱白波。 只知秋已近,恰畏暑偏多。 微咏清商曲,临流望素河。 注释: 1. 《立秋前一日暑甚因步水上见时景已有秋意》:立秋前一天,天气非常炎热,作者在水上散步,看到了秋天的景象。 2. 避炎无处所,为逐水边过:为了躲避炎热,作者不得不在河边度过这个炎热的午后。 3. 莲萼飘红粉,蘋花乱白波:莲花的花瓣飘散着红色
【注释】: 万壑千峰里,鞭丝独往还:万壑千山中,只有马鞭声在回荡。鞭丝,即缰绳。万壑千峰,指群山连绵,深谷纵横;鞭丝独往还,指诗人独自骑马穿行于群山之间。 荒烟迷野径,落叶满空山:荒芜的烟云迷漫着野外小径,遍地的落叶布满了空空的山谷。 石塔青松掩,柴门碧水环:青翠的山峰和苍劲的松树掩映在古老的石塔之中,一湾碧水环绕着简陋的茅舍。 老僧无个事,镇日闭禅关:年迈的僧人没什么事情,终日关门打坐修禅。
春暮 春事馀多少,凄其感物华。 连绵三日雨,零落半帘花。 绿树繁阴重,高楼夕照斜。 怀人归未得,芳草满天涯。 【注释】 (1)“春事”:指春天里的事情,即春天的景色和气象。 (2)“凄其”:形容悲伤、凄凉的感觉。 (3)“物华”:指春天的景物。 (4)“绵延”:连绵不断。 (5)“半帘花”:半遮半掩地落在窗帘上的花瓣。 (6)“繁阴”:浓密的树荫。 (7)“高楼”:指高高的建筑物,这里指楼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描绘了夜晚安静的场景和内心感受。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坐久群嚣息:长时间坐着,周围喧闹声逐渐消失。这里的“群嚣”指的是周围的嘈杂声,“息”表示停止。 2. 微吟夜已央:轻轻吟诵,时间已经晚了(夜已央)。这里用“微吟”来形容低声吟唱,而“夜已央”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3. 闲心常自照:心中常常有闲暇的光亮。这里的“闲心”指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再出东郊 走出京城的东郊,心情格外舒畅。 芳园归几日,重适野人家。 在郊外的小屋里住了几天,重新回到了熟悉的田园生活中。 树树闻山鸟,村村见杏花。 四周的山峦上,传来了鸟儿的鸣叫声;村子里到处都是盛开的杏花。 溪痕新涨雨,草色渐藏沙。 山间的溪流因为刚刚下过雨而水流湍急,草地的颜色也开始由绿色转为黄色。 依旧东皋路,旋看易物华。 虽然回到了熟悉的道路,但看到周围的一切变得如此富饶美好
晓霁郊行 新晴寒气峭,晨色上巾车。 霁雪迎残月,明霞度晓鸦。 山溪初解冻,野草未生芽。 为忆江南路,东风到处花。 注释及赏析: 1. 新晴寒气峭:新晴即晴朗的天气,寒气峭则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2. 晨色上巾车:清晨的景色映照在车上。 3. 霁雪迎残月:雨后的雪融化后迎接着残存的月亮。 4. 明霞度晓鸦:明亮的霞光穿过早晨的乌鸦。 5. 山溪初解冻:山间的小溪开始解冻。 6. 野草未生芽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默写。考生默写时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来记忆,同时要抓住关键字词如“笛”“正月明”等来记忆。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或漏字、添字等现象,还要注意书写的工整性。本题要注意以下易错字:笛。 【答案】 闻笛 何处吹长笛,高楼正月明。 梅花飞片片,杨柳绿盈盈。 万里凄凉影,三年离别情。 独立忆江城
过齐长城 绵亘山川一带长,萧条断垒锁残阳。 已经作俑开秦祸,空使千秋罪始皇。 注释与赏析: - 过齐长城: - “绵亘”形容山脉或河流延伸的样子;“山川一带长”描绘了长城沿线的自然景观。 - “萧条”指荒凉、破败;“断垒”表示城墙残破不全。 - “锁残阳”意味着长城如同一个古老的锁链,将夕阳的余晖牢牢锁住。 - 译文: - 长城蜿蜒穿越山川,显得异常荒凉和破败
平原吊颜鲁公 不愧先贤不愧儒,更将馀技妙操觚。 几多蔓草荒烟里,金石遗文尚有无。 注释:我以先贤为榜样,不愧为儒者;还保留有其他技艺的特长,能够精妙地挥动笔杆。在荒凉的草木之中,还有几处金石遗留下来的文章。 赏析:这是一首悼念名儒颜真卿的诗。首句“不愧先贤”,表明诗人对颜鲁公的崇敬;第二句“更将馀技妙操觚”,是说除了儒家学说之外,他还精通其他技艺;第三句“几多蔓草荒烟里”
平原吊颜鲁公 扑面风沙欲断魂,驱车独出古平原。 鲁公祠宇知何处,衰草连天日影昏。 【注释】 平原:地名,指黄河以南的平原地带。 鲁公:唐颜真卿,字清臣,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人在风沙漫天中驱车出访颜鲁公的故居——平原。首句写诗人在风沙中驱车前行,眼前所见只是扑面而来的沙尘,令人心旌摇动,不禁要被风沙吹得断魂;次句写诗人独自驱车出访颜鲁公故居
注释: 万里何缘入梦中,照人颜色旧时同。 醒来不是当年事,寒气侵衣起朔风。 赏析: 梦洪大亮吉忆旧时同出此途感吟二首:这首诗是诗人回忆与好友一起走过的路,并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万里何缘入梦中,照人颜色旧时同。 注释: 万里何缘入梦中,照人颜色旧时同。 醒来不是当年事,寒气侵衣起朔风。 赏析: 万里何缘入梦中,照人颜色旧时同。 醒来不是当年事,寒气侵衣起朔风。意思是说
【注释】 诸葛: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武侯:即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人称为“卧龙先生”。故里:旧居。大书深刻著荣名,灭魏吞吴恨未成: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劝其先取荆州再取益州,后取中原。可惜刘备死后,他就没有能完成这一伟业。大书深刻,是说他的功绩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灭魏吞吴,是指统一全国的事业。但因刘备去世,他的计划没有实现。 沂水萧萧愁不断
注释: 1. 过宿迁感怀二首: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过往经历的思考和感慨的作品。 2. 河上:指作者曾经居住或者工作的地方,可能是在河边的城镇。 3. 重经:再次经过,再次来到一个地方。 4. 感昔时:回忆起过去的事情。 5. 伤心世事一人知:悲伤的世事只有一个人知道。 6. 先生: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 7. 久赴琼楼召:长时间地被邀请到华丽的建筑中去。 8. 尚有遗民颂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