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霜气扑帘旌,秋逼人来夜更清。
几点残星横汉澹,数竿疏竹拂窗经。
空庭落叶因风走,老树栖鸦见月惊。
何处砧声敲转急,梦阑听去倍分明。
诗句释义和赏析
秋夜偶成
注释:
- 满天霜气扑帘旌:描述的是秋天夜晚,满地的霜气如同被风吹拂一般落在了窗帘上。
- 秋逼人来夜更清:秋天的寒意逼迫人感到夜晚比平时更加清新宁静。
译文与对应诗句
秋夜,满地的霜气仿佛是风扑在了帘上,让人感觉到了秋天的寒冷和夜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首句中的“满天霜气扑帘旌”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霜气,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写,让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凉爽的空气和冷清的夜晚。第二句“秋逼人来夜更清”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冷意和夜晚的清静,使人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人的感受。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细的自然景观描写,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第二段:几点残星横汉澹,数竿疏竹拂窗经。
注释:
- 残星:指天边残留的一些星光。
- 横汉澹:星光在夜空中横亘,显得有些暗淡而遥远。
- 数竿疏竹拂窗经:几根稀疏的竹子轻轻拂过窗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译文与对应诗句
天边闪烁着几颗残星,它们在夜空中横亘,虽然显得有些暗淡,但依然遥不可及。
窗外有几根疏疏落落的竹竿,它们随风轻拂,为房间带来了一丝凉意和宁静的气息。
赏析
这一部分继续描绘了秋夜的宁静景象,通过对比“残星”与“数竿疏竹”,诗人巧妙地运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效果,增强了诗的画面感。“横汉澹”和“拂窗经”两个词语,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星星和竹竿,还传达了一种静谧、平和的氛围。这种细腻的描绘方式,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感人,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第三段:空庭落叶因风走,老树栖鸦见月惊。
注释:
- 空庭落叶:庭院中的落叶被风吹动着四处飘散。
- 栖鸦:树上的乌鸦被月光惊动。
译文与对应诗句
庭院里飘落的树叶被风吹得四处飞扬,老树上栖息的乌鸦也被明亮的月亮惊起了。
赏析
这一部分进一步深化了秋夜的氛围。通过描绘落叶与飞鸟的动作,诗人不仅展示了秋天特有的景致,还巧妙地引入了自然元素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尤其是“见月惊”这一描写,既表现了乌鸦对月光的恐惧和不安,也反映了秋天夜晚的寂静和神秘,使得整个场景更具戏剧性和动态美。
第四段:何处砧声敲转急,梦阑听去倍分明。
注释:
- 砧声:古时用来打制的石器发出的响声。
- 梦阑:梦境结束之时。
译文与对应诗句
不知哪里传来急促的砧声,在梦醒时分听去更加清晰。
赏析
最后一段以“何处砧声敲转急”作为开篇,引出一种突如其来的声响,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紧接着的“梦阑听去倍分明”则将读者的视线从声音转移到梦境本身,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流逝,梦境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而那急促的砧声却愈发清晰地回荡在耳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巧妙地捕捉了秋天夜晚的各种景象和声音,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