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花摇落见苍烟,渺渺江流接楚天。
独鸟飞沉秋草外,乱山青到戍楼前。
潮通泽国寒生月,风飐樯镫夜泊船。
沙际渔歌兼牧笛,中宵䀨起水窗眠。
【注释】
京口:今江苏镇江。荻花:一种水生植物,秋天飘落如雪。苍烟:深青色的烟雾。渺渺:隐隐约约的样子。楚天:楚地的天空或江汉一带。独鸟:孤单的鸟儿。秋草外:秋天里草丛之外。乱山青:青山颜色杂乱。戍楼前:边城守楼上。潮通:涨潮时通到泽国。寒生月:月光下寒气逼人。樯镫(jiāng dēng):船桅上悬挂的灯和风帆。沙际:沙滩边缘。䀨(zhōu)起:形容声音像被风吹拂而起一样,这里指渔歌声。中宵:半夜。䀨起:形容声音被风吹起的样子。水窗眠:指渔民乘着小船在水上睡觉。
【赏析】
此诗为舟泊京口时所作。作者以简洁明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上秋色图,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韵味悠长。首联写景,次联写物,三联写情,末联写意,四联相映成趣,构成完整的画面。
首联“荻花摇落见苍烟,渺渺江流接楚天。”诗人首先用“荻花”点出季节是秋天。然后描写江上的景色,江面茫茫,远处的天际与江面连为一体,一片苍茫,这是远观所见;“渺渺”一词又写出了近处江水的辽阔无际。
颔联“独鸟飞沉秋草外,乱山青到戍楼前。”这两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的视线从江面转到了江岸的树林上,只见孤零零的一只鸟儿飞落在草丛之外,远处群山的颜色青翠,远远地伸向了边陲的戍楼之前。这里的“秋草”应是芦苇一类。“独鸟”、“青山”都是诗人观察所得的景物。
颈联“潮通泽国寒生月,风飐樯镫夜泊船。”这两句紧承前两联而来,诗人的视线又由江岸转到了船上。他发现江面上波涛起伏,仿佛与泽国相连,而此时正值夜晚,月光照射在江面上,江面泛起层层白浪。这时一阵狂风刮来,吹动着船上的桅杆和风帆。
尾联“沙际渔歌兼牧笛,中宵䀨起水窗眠。”诗人的视线最后又回到了江面上,这时已是深夜时分,他看到江面上传来阵阵渔歌和牧笛声,听着这些美妙的音乐,诗人不禁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了。
整首诗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语言流畅、韵律悦耳,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