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林叶落千峰晓。飒飒西风早。隔山何处逗钟声,回首苍茫云树接归程。
寒鸦古木深秋后。枫叶霜初透。停车晚步望山头,又是一行征雁过秦楼。

【赏析】

此词为作者《林下词选》中的一篇,写于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秋。当时作者正在福建任职,在福州任提点刑狱公事。

上片起首二句写日出时分,千峰万岭,林木葱茏,层林尽染,叶落如雨;山间传来钟声,悠扬入耳;回首四望,只见云树苍茫,归途漫漫。这几句以景衬情,烘托了主人公的孤寂与惆怅。接着两句写寒鸦古木,深秋后的景象:乌鸦栖集古树,枝头霜降,一派萧瑟荒凉。这既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刻画,表现其孤独、凄凉之情,也暗含着作者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和对前途的忧虑。最后一句“停车晚步”,是主人公在傍晚时分,漫步于山道之上,观赏景色。这一句是全词中唯一的动词,写出了主人公在山中闲庭信步的情景,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闲适和宁静。然而,这种闲适宁静只是暂时的。

下片开头三句描绘的是黄昏时分,主人公站在山头,目送征雁南飞的场景。这里的“秦楼”即指秦淮河边上的楼阁。征雁过秦楼,暗示着主人公即将离去的行色匆匆之态。这里既点出了时间——黄昏时,又突出了人物——主人公;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王昌龄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句,其中“龙城”指边关,“阴山”指塞北的山脉。而此处则是指秦淮河一带,因为那里是南宋王朝的都城所在地,故称“秦楼”。这样既点明了主人公即将离开京城去南方任职,又含蓄地点出了他即将远行的悲凉之感。

整首词从“千林叶落千峰晓”到“又是一行征雁过秦楼”,由景及情,步步深入。特别是“寒鸦古木”一句,既烘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又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之感;而“又是一行征雁过秦楼”一语,更是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主人公即将离去的情景之上,使人不禁为之惋惜不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