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客诸侯,将离复挽舟。
深怜凶岁苦,独向远乡游。
雪岭书难寄,蚕丛路易愁。
月明如有意,相照水边楼。
【注释】:
- 送徐萼堂母舅之剑南:送别徐萼堂的母亲舅父。
- 垂老客诸侯:年纪大了还做客人,比喻自己年老仍寄人篱下,无依无靠。
- 将离复挽舟:准备离开又拉船回去,说明诗人在离别前的矛盾心情。
- 深怜凶岁苦:深深怜惜那灾难年头的痛苦。凶岁,指灾荒的年头,即灾年。
- 独向远乡游:独自前往远方。
- 雪岭书难寄,蚕丛路易愁:雪岭的路难以寄信,而通往蚕丛山的道路却容易让人产生忧愁。
- 月明如有意:月亮明亮得好像有情意。
- 相照水边楼:相互映照着在水边的楼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送别好友徐萼堂的母亲舅父到剑南(今四川剑阁一带),抒发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首句“垂老客诸侯”,诗人自比为“客”。他之所以能当上诸侯,是因为朝廷赏识他的才能,而不是凭借门第。然而现在,由于年老体衰,只能寄居在他人家中,不能像从前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第二句“将离复挽舟”,表现了诗人的复杂心情。他既想告别朋友,又想留住他。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对个人命运的担忧。
第三句“深怜凶岁苦”,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他在灾年的苦难中感到难过,同时也对朋友们在灾区的艰辛生活表示深深的同情。
第四句“独向远乡游”,诗人独自一人前往远方,远离家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第五、六两句“雪岭书难寄,蚕丛路易愁”,描绘了诗人在送别之际,面对崎岖的山路和漫长的旅程,深感前途未卜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雪岭和蚕丛山都是蜀地著名的险要之地,象征着困难和危险。这里用“难寄”和“易愁”来表达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第七、八句“月明如有意,相照水边楼”,则是诗人在分别之际,以明月为伴,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月明如有意,意味着月亮明亮得像是有情感一样,能够传达诗人的情感;相照水边楼,则暗示着月亮的光辉能够照亮水边的楼阁,也照亮了他们共同的回忆和未来的希望。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