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系缆夕阳殷,一簇峰峦碧浪间。
莫笑此山风景少,明朝北去已无山。

【注释】

庚申:指庚寅年,即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七月十一日:农历七月十三日。

寿兴沙:在今安徽省歙县西南。渡江:渡过钱塘江。

叚山:在今安徽宣城北。

【赏析】

此诗是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79年)作者自寿春(今安徽寿县)至建康(今江苏南京)途中所作。诗人于七月十一日傍晚过寿兴沙渡江后,泊舟叚山下,作此诗以寄其时所感。“莫笑此山风景少”,意谓即使有风景,但江山已非昔日,故景不美;而“明朝北去已无山”,则表明诗人的归途将由北方返回南方。全诗意境高远,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诗人从寿春到建康的行程。庚申年七月十一日,诗人由寿兴沙渡江,来到江南名胜地叚山下的岸边。“庚申七月”即指明了时间,“十一日”则具体指出了日期和时间。

“江头系缆夕阳殷,一簇峰峦碧浪间。”这两句写诗人泊舟后的所见所感。诗人首先描绘出一幅晚霞辉映下江头景色图,接着又描写出一幅峰峦叠翠、碧浪滔滔的江南水乡图。“殷”是夕阳西沉时的光景,“簇”是形容群峰连绵的样子。“碧浪间”即指波光粼粼的江水中。这两句写得很细腻,既写出了夕阳西沉的美景,又写出了江水的清丽。

第三句直抒胸臆:“莫笑此山风景少,明朝北去已无山。”诗人认为,眼前虽无高山大川,但风景依然优美。因为一旦离开此地向北而去,便再也见不到如此美丽的山色了。“莫笑”、“此山”、“风景”三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明朝北去”说明诗人要离开这个地方,“无山”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依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