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客伤迟暮,隆冬发浩吁。
市居惭大隐,讲席愧通儒。
牢落精华铄,冰霜月夜孤。
无裘难卒岁,掩卷意踟蹰。
【注释】
羁客:指流落他乡、漂泊异乡的游子。迟暮:年老,晚年。隆冬:寒冬。浩吁:长叹、叹息。市居:在城市里居住。大隐:即隐居,不问世事。通儒:通达儒学的学者。牢落:零散;凋敝。精华:这里指人的才华和品质。铄(sháo):烧灼,熔化。冰霜月夜孤:比喻孤独寂寞,与世隔绝,形影相吊。无裘:没有皮衣御寒。卒岁:过完一年,度过岁月。掩卷:合上书本。意踟蹰(chíchú):心情犹豫不决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羁旅生活,抒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首联“羁客伤迟暮,隆冬发浩吁”,诗人以自己为例,借羁旅之苦,感叹人生的迟暮和无常,表达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颔联“市居惭大隐,讲席愧通儒”,诗人以大隐为榜样,自比于大隐,表示要像大隐那样隐逸山林,远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自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通儒的羡慕之情,希望能够成为一位通达儒学的学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颈联“牢落精华铄,冰霜月夜孤”,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为引子,用“牢落精华铄”来形容自己的才华和品质被消磨殆尽,用“冰霜月夜孤”来比喻自己在孤独寂寞中度过岁月,无法摆脱困境。
尾联“无裘难卒岁,掩卷意踟蹰”,诗人以自己的处境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虽然已经失去了皮衣御寒的能力,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困境,只能合上书本,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这首诗以羁旅之苦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一首充满哲理性和情感性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