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司秋令,当之草木棼。
但知成委折,那复辨莸薰。
霜杵敲寒月,边鸿叫夜云。
商声无远近,孤客不堪闻。

【注释】

白帝:指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司秋令:主管秋天。当之:面对。草木棼:草木凋零。但知成委折:只知道草木被砍伐。那复辨莸薰:又哪能分辨出香与臭。霜杵敲寒月:打霜的杵敲击着冷清的月色。边鸿叫夜云:边塞的大雁叫声在夜云中回荡。商声无远近:商音没有远近之分。孤客不堪闻:孤单的旅客听不得这凄惨的乐声。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地秋风和边将生活感受的诗,以写景为主,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痛苦感受,反映了边塞将士的辛酸苦楚,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首句“白帝司秋令”,白帝城地处长江三峡,秋季时,江水上涨,水流湍急,因此这里所说的“秋令”就是秋风。“当之草木棼。”是说秋风一到,草木都纷纷倒下了,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比作秋令,把草木比作被风吹倒的东西,写出了秋风的威力,也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表明了自己身受战乱之苦,无法安家立命。

“但知成委折,那复辨莸薰”,这句中的“但”“那”都是虚词,用来加强语气的表达作用,意思是说,人们只知道草木被砍伐了,却分不清是香还是臭。这句是反语,表面上说的是草木被砍伐了,实际上是指人被杀死了,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作草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百姓对战争的痛苦感受。

“霜杵敲寒月,边鸿叫夜云。”这句是写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军鼓声、号角声,看到边地的大雁在寒冷的月光下鸣叫,从而更加感受到战乱之苦。这里的“霜杵”是指用冰锤敲打的声音,“边鸿”是泛指大雁,“夜云”指的是月亮。

“商声无远近,孤客不堪闻。”这句是说,不管声音离你多远,你都能听到它的存在;而孤独的旅人只能忍受它带来的痛苦,这里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以商声来代表战争的声音,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

这首诗通过描写白帝城的秋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苦感受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战乱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以及百姓对战争痛苦的感受形象的表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同时,诗人还通过借喻的修辞手法,把声音比作战乱带给人民的伤害,把声音比作战争的声音,使诗歌更加具有艺术感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