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折霜摧岂自由,花残莺老债谁留。
无边晻暧成虚荫,不断萧骚付浊流。
弃妇机中明月夜,离人江上白云秋。
何须更听回风曲,满眼荣枯导客愁。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诗句释义:
- 露折霜摧岂自由,花残莺老债谁留?
- “露折霜摧”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露水被霜冻击打,草木凋零。
- “岂自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哀叹。
- “花残莺老”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债谁留?”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问世间谁又能留住时光。
- 无边晻暧成虚荫,不断萧骚付浊流。
- “无边晻暧”形容秋日的阴霾和昏暗。
- “成虚荫”意味着这些景象只能给大地带来阴影。
- “不断萧骚”描述了风声的凄凉和哀鸣。
- “付浊流”意味着这些自然景观被遗忘或被忽视。
- 弃妇机中明月夜,离人江上白云秋。
- “弃妇机中”指的是孤独和寂寞,就像在织机中度过漫长的夜晚。
- “离人江上”则表达了离别之人在江南的思念之情。
- 何须更听回风曲,满眼荣枯导客愁。
- “回风曲”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 “满眼荣枯”反映了世间万物的兴衰更迭。
-“导客愁”,则是指这些自然景观引导着人们的忧愁和思考。
接下来是译文及注释:
露水被霜冻打碎,草木凋零,难道这是自由吗?花儿残败,黄莺衰老,谁来为我承担这责任?
秋日里,无边无际的阴霾笼罩大地,仿佛成了一片虚无的树木;秋风萧瑟,凄凉的风声如同哭泣,被流水带走消散。
像被遗弃在织机中的孤妇一样,我在夜晚独自面对明月,而那些离别的人啊,他们只能在江上的白云间寻找慰藉。
何必再去聆听那悲伤的回风之曲呢?眼前这一切繁华与衰落,都在指引着我的忧愁。
赏析:
此诗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抒发诗人的感伤和哲理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对秋天的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随后的诗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对比落叶、落花、黄莺等自然元素的命运,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则以简洁的语言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无法改变人的忧愁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