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高阁忆同游,倾盖论交恨白头。
伏处岂徒钦宿望,晤言真不愧儒修。
銮江随养趋乌目,邗水扬帆向秀州。
何日尊醪重把袂,碧云红树已深秋。
诗句释义
1 平山高阁忆同游,倾盖论交恨白头。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平山高阁一起游玩时的回忆,以及因为时间的流逝(倾盖论交)而产生的遗憾,感到自己已经老了(恨白头)。
- 伏处岂徒钦宿望,晤言真不愧儒修。 这句话表示诗人虽然隐居,但他的名声和成就(钦宿望)并不因此而减少。他的言论和行为(晤言)证明了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儒修)。
- 銮江随养趋乌目,邗水扬帆向秀州。 这句描述了诗人跟随朝廷的命令从銮江出发,前往乌目。接着,他乘坐船只沿着邗水,前往秀州。
- 何日尊醪重把袂,碧云红树已深秋。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有一天能再次与朋友相聚,共饮美酒,欣赏碧云红树的美丽景色,那时已经是深秋了。
译文及注释
送宫方伯怡云往嘉兴用同年卢都转雅雨韵
回想当年我们曾在平山高阁欢聚,畅谈理想,可惜时光荏苒,我们都已白发苍苍。
隐居山林并非只是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与名声,与人交往时的言辞更是体现出一个学者的素养。
我追随朝廷命令前往乌目,乘船沿邗水前往秀州。
什么时候才能再与你共同举杯畅饮,在这深秋时节,我们一同欣赏那碧云红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怀旧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重视学术的态度。诗中运用了“平山高阁”、“伏处”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通过“銮江”、“邗水”等地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行程和心境。最后两句则以“尊醪”、“碧云红树”为画面,营造出一幅深秋时节的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