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红叶落,历历雁声过。
一夜榆关雨,愁听出塞歌。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要求考生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进行简单的赏析。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并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中,“榆关遇雨”是全诗的中心句。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写秋天的边塞风光和思乡情绪的诗歌。诗人在榆关遇雨时,眼前所见之景是红叶萧萧、雁阵历历;耳中所闻之音是秋雨淅沥、征歌阵阵。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秋末边塞特有的风景画面:红叶纷飞,雁声嘹亮。诗人触景伤情,听到征人在边塞戍守时的悲歌,内心不由得生出愁绪。
【答案】
译文:
秋日里,榆关上下着雨,我听着那悠扬的雁鸣声,不禁想起远戍边关的将士们,他们思念家乡的心情该是多么地愁苦啊!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天的边塞风光和思乡情绪的诗歌,以景起兴,借秋景抒发羁旅思归之情。首联写景,“落”“过”两字用得极其工妙。“落叶”点出了时节,渲染了气氛,烘托了环境。“红叶”二字则暗示了季节特征。“历历”二字则表现了雁阵飞行的清晰可辨。“雁阵”是候鸟的群体迁徙。它们在秋季由南向北迁行,形成一条条直线。“历历”,即指雁群排成的队形,整齐划一,清晰如画,给人以美感。“雁声”是雁群鸣叫的声音。“过”是经过的意思,这里指的是雁群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历历”则写出了雁阵飞行时那种有序而和谐的美感。“一夜榆关雨,愁听出塞歌”二句承上启下,由雁的鸣叫引出边塞戍卒的歌吟。榆关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位于今山海关城北的临渝山上。据《元和郡县志》所载:“榆关城在山北,旧名渔阳。”《元史》亦云:“山海关,汉武所开。”可见它是历史上著名的关塞之一。唐代的《登幽州台歌》也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里的“出塞歌”,当是指古代出征将士所唱的军歌。由于天气骤变,一场大雨突降在榆关一带。在这风雨交加之夜,戍边的将士们不能安眠,只能凝神倾听着从天而降的风雨声,听着那熟悉的军歌。他们心中涌起了无限愁思,因为那歌声里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