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芝石阙西,放鹤石阙东。
此中有天地,不与黄埃通。
【注释】
- 石阙:指石质的宫门。
- 放鹤:指招鹤,使鹤飞来。
- 黄埃:尘土。
【赏析】
这首诗是写隐士居所的清幽高远的。首联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隐士居所之清幽,颔联则写出了诗人在居所中的感受,颈联进一步写出了居所的清幽高远。此诗以“采芝”和“放鹤”为题,表现了隐士的生活。
采芝石阙西,放鹤石阙东。
此中有天地,不与黄埃通。
【注释】
【注释】 宿雾:清晨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细小水珠。 林薄:树林稀疏的地方。 探幽:探求深幽之处。 蟹舍:蟹洞,指螃蟹居住的地方。 卓杖:拄着拐杖。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 出岫:从山洞中走出来。 踽踽(jù):孤独的样子。 【译文】 山雾消散后,树林稀疏处隐约可见,我怀着探寻深幽之地的兴致继续登山。 经过一座小桥可以到达螃蟹的窝棚旁,我扶着拐杖站立在渔夫的矶石上。 雨点洒落在山麓
山雨 远峰深翠里,隐隐起轻雷。 石气蒸云上,山风挟雨来。 乱流争涧落,栖鸟破烟回。 明月东冈出,披襟坐钓台。 注释: 远峰深翠里,隐隐起轻雷:远处的山峰被浓密的绿色所包围,隐约传来轻轻的雷声。 石气蒸云上,山风挟雨来:石头的气息与云雾交融在一起,山风吹拂着雨水来临。 乱流争涧落,栖鸟破烟回:湍急的水流争相奔向山谷,栖息在树木上的鸟儿打破了烟雾的环绕。 明月东冈出,披襟坐钓台
《山晓》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花气熏残梦,禽声唤宿醺。 - "花气熏":花香四溢,弥漫在空气中,使人们感到陶醉。 - "熏残梦":花香仿佛将人带入梦境之中,使人留恋不舍。 - "禽声唤":鸟鸣声唤醒了沉睡的人,使人们重新回到现实。 - "宿醺":酒意还未完全消退,仍然感到有些醉意。 2. 冈头一瀑下,村落数家分。 - "冈头":山岗之上,地势较高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来对比判断正误,首先从内容上看,“微雨忽晴”四句是全篇的主旨句,写诗人看到甘霖后欣喜之情;“断云携雨黑”写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落日散江红”,写夕阳西下,大江一片红霞。接着看第二联和第三联,“鸟湿愁深树”“鱼归会晚风”,写诗人看到大雁在浓云密布中飞去
秋日都门感怀五首其一 商声摧木落,生意在松柯。 大化已如此,孤贞奈若何? 【注释】 1. 商声:指秋风萧瑟的声音。摧:摧毁。 2. 木落:树叶飘落。 3. 生意:生命力。 4. 大化:大自然的造化。 5. 奈若何:无奈,怎么办呢? 译文: 秋风中,落叶纷纷,但松树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坚韧。大自然的造化是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只能顺其自然。 赏析:
午睡 竹轩贪爽豁,高卧与峰齐。 枕上梦初觉,檐前日已低。 野花开绝壁,山鸟浴晴溪。 识得浮生理,闲云过岭西。 注释: - 竹轩:指竹子做成的轩窗。 - 高卧(hǎo wò):躺卧。与峰齐:和山峰的高度相同。 - 枕上梦初觉:在枕上醒来,刚刚进入梦境。 - 绝壁:陡峭的山崖。 - 山鸟浴晴溪:山里的鸟儿在阳光照耀下沐浴在溪流中。 - 浮生理:比喻世间的名利。 - 闲云过岭西
秋日都门感怀五首 其四 万物逢秋杀,荣枯此日看。 回风山骨慄,落叶雨声乾。 炼炭炊长馁,悬鹑衣自安。 敢云贫亦乐,颇惜后凋难。 诗句释义 1. 万物逢秋杀:秋天到来时,万物开始凋零,如同被“秋”这一季节所杀灭。这是表达自然界中生物生长和死亡的自然循环。 2. 荣枯此日看:从这一天开始,无论是生长还是枯萎的生命都将结束。这里的“荣枯”指的是生命的盛衰更迭。 3. 回风山骨慄:秋风如刀割
山行 每至幽栖地,长怀出世心。 缓随流水去,渐入白云深。 墟里淡斜照,烟萝生暮阴。 道逢樵牧侣,闲坐话中林。 注释: 每:每次、每每(表示频率) 至:到达 (表示地点或状态) 长怀:常常怀着 (表示感情) 缓随:慢慢跟着 (表示态度或行动) 流水去:随着水流而去 (表示动作) 渐入:逐渐进入 (表示状态) 云深处:在云雾缭绕的地方 (表示状态) 墟里:村庄里 (表示地点) 淡斜照
诗句解读 1. “七年才一晤,一晤复分襟。” - 七年: 指诗人与方问亭的相遇已经持续了整整七年。 - 才一晤: 指的是两人这次相见的时间非常短暂。 - 分襟: 分开时衣襟相随而分离,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景。 2. “辛苦成何处,乾坤共此心。” - 辛苦: 这里表达了一种辛劳或者不易的意味。 - 成何处: 表示这种辛劳最终得到了什么结果或成就。 - 乾坤: 古代中国哲学中,“乾”代表天
诗句 1. 呼艇缘城角,移尊向柳涯。 2. 棹回天忽破,帆正浪空排。 3. 野景开晴旭,高云补断厓。 4. 中流同啸咏,真觉忘形骸。 译文 1. 呼唤着船桨,划向城墙角,移去酒杯靠近柳树的岸边。 2. 船桨划动,天空突然破碎,风帆正被浪花冲击着前行。 3. 开阔的原野景色展现在晴朗的早晨,高耸的云层填补了断崖的空缺。 4. 在江中畅快地吟咏,真的感觉到身体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注释
注释: 幽寻:在深山中寻找幽静之处,即隐居。 汗漫:形容无边际,随意。 恣:放纵,任意。 峰林:山峰和树林。 蔽:遮蔽。 隔浦:隔着一条小溪。 炊烟:做饭时冒出的烟雾。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深山中寻找幽静之地隐居生活的写照。首句“汗漫恣幽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二句“峰林相蔽隐”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景象,山峰和树林相互掩映,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朝出”的意思是“早晨出发”;“暮归”的意思是“晚上归来”。这两句是说诗人早晨离开山馆时鸟儿还在鸣叫,傍晚归来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清梦不离山,还踏苍苔径”,是说作者在睡梦中也常常梦见自己还在山上行走,脚下踩着的是那片青草。“苍苔”指青色的苔藓,这里指山路上的青草。这句的意思是
释义: 秋天的庭院,树上挂满了新降的霜,青黄相映着窗户。归巢的鸟儿在林中栖息,又惊起一阵喧哗;山间的猿猴偷食着崖上的果实。 注释: 1. 秋斋:秋日的书房。 2. 野树著新霜:野树被新降的霜覆盖。著,附着。 3. 青黄映窗左:青色和黄色的树叶在窗户左侧映入眼帘。 4. 归鸟栖复惊:归来的鸟儿在林中栖息,又被惊扰。 5. 山猿窃岩果:山中的猿猴偷食着崖上的果实。 赏析:
【注释】 老衲:佛教中对出家僧人的称呼。衲,僧衣也。老衲即指僧人。竟何为:竟是什么。坚坐:安坐不动。理:修习、修行。鹤发:白色的头发,代指高僧。汲碎寒潭月:汲,打水。寒潭,深冷的水潭,这里形容清澈见底的水潭。汲碎寒潭月,意思是说僧人在寒冷清冽的水潭里打水,映照着皎洁如镜的月光。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僧人生活的七言绝句。开头两句写僧人的生活习性,“老衲”“坚坐”写出了僧人的生活状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分析诗人情感和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原诗句描绘的情景,或者用自己的话转述原诗句的意思。考生要注意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比如“渔舟”的注释是“小渔船”,这是对诗句中“渔舟”的具体解释,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即以写景为主,表现了作者游山赏景时的愉快心情。另外,本诗是一首五绝诗
注释:荒废了的寺庙,老树上长出了颓垣残壁,客人到来,鸟儿惊飞起来。小和尚款待客人,烹煮茶叶,用溪水洗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和谐的场景。在野寺中,老树和残垣构成了一幅荒凉的画面,但在这个画面中,却有一股温馨的氛围。当客人到来时,鸟儿被惊飞,但小和尚款待客人,烹煮茶叶,用心为客人服务,让客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宁静、和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