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市结精庐,杂花映修樾。
欲识妙明心,寒潭贮秋月。
注释:尘世中结精庐,杂花映衬着修长的榆树。想要认识妙明之心,就要像寒潭里贮满的秋月一样。
赏析:此诗是一首赠答之作。前两句写僧室的清幽,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佛理的理解,即“心如明镜台”,要像秋天的月亮一样清澈透明。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尘市结精庐,杂花映修樾。
欲识妙明心,寒潭贮秋月。
注释:尘世中结精庐,杂花映衬着修长的榆树。想要认识妙明之心,就要像寒潭里贮满的秋月一样。
赏析:此诗是一首赠答之作。前两句写僧室的清幽,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佛理的理解,即“心如明镜台”,要像秋天的月亮一样清澈透明。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注释】 宿雾:清晨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细小水珠。 林薄:树林稀疏的地方。 探幽:探求深幽之处。 蟹舍:蟹洞,指螃蟹居住的地方。 卓杖:拄着拐杖。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 出岫:从山洞中走出来。 踽踽(jù):孤独的样子。 【译文】 山雾消散后,树林稀疏处隐约可见,我怀着探寻深幽之地的兴致继续登山。 经过一座小桥可以到达螃蟹的窝棚旁,我扶着拐杖站立在渔夫的矶石上。 雨点洒落在山麓
山雨 远峰深翠里,隐隐起轻雷。 石气蒸云上,山风挟雨来。 乱流争涧落,栖鸟破烟回。 明月东冈出,披襟坐钓台。 注释: 远峰深翠里,隐隐起轻雷:远处的山峰被浓密的绿色所包围,隐约传来轻轻的雷声。 石气蒸云上,山风挟雨来:石头的气息与云雾交融在一起,山风吹拂着雨水来临。 乱流争涧落,栖鸟破烟回:湍急的水流争相奔向山谷,栖息在树木上的鸟儿打破了烟雾的环绕。 明月东冈出,披襟坐钓台
《山晓》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花气熏残梦,禽声唤宿醺。 - "花气熏":花香四溢,弥漫在空气中,使人们感到陶醉。 - "熏残梦":花香仿佛将人带入梦境之中,使人留恋不舍。 - "禽声唤":鸟鸣声唤醒了沉睡的人,使人们重新回到现实。 - "宿醺":酒意还未完全消退,仍然感到有些醉意。 2. 冈头一瀑下,村落数家分。 - "冈头":山岗之上,地势较高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来对比判断正误,首先从内容上看,“微雨忽晴”四句是全篇的主旨句,写诗人看到甘霖后欣喜之情;“断云携雨黑”写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落日散江红”,写夕阳西下,大江一片红霞。接着看第二联和第三联,“鸟湿愁深树”“鱼归会晚风”,写诗人看到大雁在浓云密布中飞去
秋日都门感怀五首其一 商声摧木落,生意在松柯。 大化已如此,孤贞奈若何? 【注释】 1. 商声:指秋风萧瑟的声音。摧:摧毁。 2. 木落:树叶飘落。 3. 生意:生命力。 4. 大化:大自然的造化。 5. 奈若何:无奈,怎么办呢? 译文: 秋风中,落叶纷纷,但松树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坚韧。大自然的造化是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只能顺其自然。 赏析:
午睡 竹轩贪爽豁,高卧与峰齐。 枕上梦初觉,檐前日已低。 野花开绝壁,山鸟浴晴溪。 识得浮生理,闲云过岭西。 注释: - 竹轩:指竹子做成的轩窗。 - 高卧(hǎo wò):躺卧。与峰齐:和山峰的高度相同。 - 枕上梦初觉:在枕上醒来,刚刚进入梦境。 - 绝壁:陡峭的山崖。 - 山鸟浴晴溪:山里的鸟儿在阳光照耀下沐浴在溪流中。 - 浮生理:比喻世间的名利。 - 闲云过岭西
秋日都门感怀五首 其四 万物逢秋杀,荣枯此日看。 回风山骨慄,落叶雨声乾。 炼炭炊长馁,悬鹑衣自安。 敢云贫亦乐,颇惜后凋难。 诗句释义 1. 万物逢秋杀:秋天到来时,万物开始凋零,如同被“秋”这一季节所杀灭。这是表达自然界中生物生长和死亡的自然循环。 2. 荣枯此日看:从这一天开始,无论是生长还是枯萎的生命都将结束。这里的“荣枯”指的是生命的盛衰更迭。 3. 回风山骨慄:秋风如刀割
山行 每至幽栖地,长怀出世心。 缓随流水去,渐入白云深。 墟里淡斜照,烟萝生暮阴。 道逢樵牧侣,闲坐话中林。 注释: 每:每次、每每(表示频率) 至:到达 (表示地点或状态) 长怀:常常怀着 (表示感情) 缓随:慢慢跟着 (表示态度或行动) 流水去:随着水流而去 (表示动作) 渐入:逐渐进入 (表示状态) 云深处:在云雾缭绕的地方 (表示状态) 墟里:村庄里 (表示地点) 淡斜照
诗句解读 1. “七年才一晤,一晤复分襟。” - 七年: 指诗人与方问亭的相遇已经持续了整整七年。 - 才一晤: 指的是两人这次相见的时间非常短暂。 - 分襟: 分开时衣襟相随而分离,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景。 2. “辛苦成何处,乾坤共此心。” - 辛苦: 这里表达了一种辛劳或者不易的意味。 - 成何处: 表示这种辛劳最终得到了什么结果或成就。 - 乾坤: 古代中国哲学中,“乾”代表天
诗句 1. 呼艇缘城角,移尊向柳涯。 2. 棹回天忽破,帆正浪空排。 3. 野景开晴旭,高云补断厓。 4. 中流同啸咏,真觉忘形骸。 译文 1. 呼唤着船桨,划向城墙角,移去酒杯靠近柳树的岸边。 2. 船桨划动,天空突然破碎,风帆正被浪花冲击着前行。 3. 开阔的原野景色展现在晴朗的早晨,高耸的云层填补了断崖的空缺。 4. 在江中畅快地吟咏,真的感觉到身体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注释
注释: 1. 虚室闻空香:空旷的屋子中,传来了阵阵花香。 2. 窗前落溪水:窗子前流淌着小溪的河水。 3. 相对两忘言:你我相对无言,却彼此心领神会。 4. 坐看山云起:静静地坐着看着山里的云朵飘起。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和僧侣的生活。诗的第一句“虚室闻空香”描绘了寺庙中空旷寂静的氛围,使人感到仿佛身处仙境一般;第二句“窗前落溪水”则描绘了窗外清澈的溪水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山骨、水石、明月、渔舟和野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丽幽静的江南水乡图画。全诗写景如画,清新隽永。 【注释】: 1. 山老骨磷磷(磷磷:晶莹闪光貌):指山峦重叠起伏。 2. 水清石楚楚(楚楚:清澈透明貌):指江水清澈见底。 3. 明月下渔舟(渔舟:小船):指月光映照在渔船上。 4. 极浦(qùpǔ):远处的水边。 【赏析】: 首句写山,用“老”字,是说它虽历尽沧桑
【注释】 扁舟:小船。溯回溪:顺流而上。桃源:传说中的避世之地。横渡口:渡口。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写一幅山水画的景致,表达了自己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首句“扁舟溯回溪”描绘了一幅小船逆流而上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想要追寻理想境界的决心。接着以“溪穷崖石陡”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探寻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后两句“我欲问桃源
注释:独自吟诗,沉浸于微吟之中,默默与天机相合。静听时仿佛听到了鸿雁在层霄之外鸣叫。 赏析:“独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作者以“独吟”为线索贯穿全诗。首句“枯坐耽微吟”,写自己独处一室,闲来无事,就独自咏诗取乐;次句“默与天机会”,写自己虽然默诵诗句,但心中却与天机相应,即诗人的灵感与天地自然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三、四两句“静里闻孤鸿,仿佛层霄外”,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情景
注释:晚上的雨洒满了山中的书房,一位幽居的人静静地倾听。早晨起来打开门窗,只见落花布满了门前的小道。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简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夜雨图,抒发了一种清静恬淡、超然物外的情怀。全诗语言平淡,不事雕琢,而形象生动,意境清远。首句“夜雨洒山斋”点出了时间是夜,地点在山斋,为下文作铺垫。次句中一个“入”、“虚听”二字,写出了诗人的心境,他并不为夜雨所动,只是静心倾听着这雨声
【注释】: 首夏天初暖,佳树新阴茂。 蒙蒙细雨滋,阶面苍苔厚。 首夏:指初夏时节。首,开始之意。 译文: 初夏时节天气逐渐回暖,园内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天空中不时下起绵绵细雨,雨水滋润着草木,使得园内环境变得湿润而舒适。 赏析: 首夏是诗中描绘的初夏景色。诗人以"首夏"作为诗歌的开头,点明了季节的转换。在初夏这个时节,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首夏"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