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秋月明,澄潭复皎洁。
山静无人迹,此景唯自悦。
【注释】
月夜:指在月光下欣赏美景。天高:形容天空很高,月光亮朗。秋月明:秋天的月亮格外明亮。澄潭:清澈见底的池塘。皎洁:洁白明亮。山静:山峰静静地矗立着,没有人迹,显得幽静。此景唯自悦:只有自己欣赏这种景色而感到高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月夜山水画面。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明月、清澈见底的池塘和静静矗立的山峰,表现了自己对这种景色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愉悦的感觉。
天高秋月明,澄潭复皎洁。
山静无人迹,此景唯自悦。
【注释】
月夜:指在月光下欣赏美景。天高:形容天空很高,月光亮朗。秋月明:秋天的月亮格外明亮。澄潭:清澈见底的池塘。皎洁:洁白明亮。山静:山峰静静地矗立着,没有人迹,显得幽静。此景唯自悦:只有自己欣赏这种景色而感到高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月夜山水画面。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明月、清澈见底的池塘和静静矗立的山峰,表现了自己对这种景色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愉悦的感觉。
【注释】 宿雾:清晨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细小水珠。 林薄:树林稀疏的地方。 探幽:探求深幽之处。 蟹舍:蟹洞,指螃蟹居住的地方。 卓杖:拄着拐杖。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 出岫:从山洞中走出来。 踽踽(jù):孤独的样子。 【译文】 山雾消散后,树林稀疏处隐约可见,我怀着探寻深幽之地的兴致继续登山。 经过一座小桥可以到达螃蟹的窝棚旁,我扶着拐杖站立在渔夫的矶石上。 雨点洒落在山麓
山雨 远峰深翠里,隐隐起轻雷。 石气蒸云上,山风挟雨来。 乱流争涧落,栖鸟破烟回。 明月东冈出,披襟坐钓台。 注释: 远峰深翠里,隐隐起轻雷:远处的山峰被浓密的绿色所包围,隐约传来轻轻的雷声。 石气蒸云上,山风挟雨来:石头的气息与云雾交融在一起,山风吹拂着雨水来临。 乱流争涧落,栖鸟破烟回:湍急的水流争相奔向山谷,栖息在树木上的鸟儿打破了烟雾的环绕。 明月东冈出,披襟坐钓台
《山晓》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花气熏残梦,禽声唤宿醺。 - "花气熏":花香四溢,弥漫在空气中,使人们感到陶醉。 - "熏残梦":花香仿佛将人带入梦境之中,使人留恋不舍。 - "禽声唤":鸟鸣声唤醒了沉睡的人,使人们重新回到现实。 - "宿醺":酒意还未完全消退,仍然感到有些醉意。 2. 冈头一瀑下,村落数家分。 - "冈头":山岗之上,地势较高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来对比判断正误,首先从内容上看,“微雨忽晴”四句是全篇的主旨句,写诗人看到甘霖后欣喜之情;“断云携雨黑”写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落日散江红”,写夕阳西下,大江一片红霞。接着看第二联和第三联,“鸟湿愁深树”“鱼归会晚风”,写诗人看到大雁在浓云密布中飞去
秋日都门感怀五首其一 商声摧木落,生意在松柯。 大化已如此,孤贞奈若何? 【注释】 1. 商声:指秋风萧瑟的声音。摧:摧毁。 2. 木落:树叶飘落。 3. 生意:生命力。 4. 大化:大自然的造化。 5. 奈若何:无奈,怎么办呢? 译文: 秋风中,落叶纷纷,但松树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坚韧。大自然的造化是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只能顺其自然。 赏析:
午睡 竹轩贪爽豁,高卧与峰齐。 枕上梦初觉,檐前日已低。 野花开绝壁,山鸟浴晴溪。 识得浮生理,闲云过岭西。 注释: - 竹轩:指竹子做成的轩窗。 - 高卧(hǎo wò):躺卧。与峰齐:和山峰的高度相同。 - 枕上梦初觉:在枕上醒来,刚刚进入梦境。 - 绝壁:陡峭的山崖。 - 山鸟浴晴溪:山里的鸟儿在阳光照耀下沐浴在溪流中。 - 浮生理:比喻世间的名利。 - 闲云过岭西
秋日都门感怀五首 其四 万物逢秋杀,荣枯此日看。 回风山骨慄,落叶雨声乾。 炼炭炊长馁,悬鹑衣自安。 敢云贫亦乐,颇惜后凋难。 诗句释义 1. 万物逢秋杀:秋天到来时,万物开始凋零,如同被“秋”这一季节所杀灭。这是表达自然界中生物生长和死亡的自然循环。 2. 荣枯此日看:从这一天开始,无论是生长还是枯萎的生命都将结束。这里的“荣枯”指的是生命的盛衰更迭。 3. 回风山骨慄:秋风如刀割
山行 每至幽栖地,长怀出世心。 缓随流水去,渐入白云深。 墟里淡斜照,烟萝生暮阴。 道逢樵牧侣,闲坐话中林。 注释: 每:每次、每每(表示频率) 至:到达 (表示地点或状态) 长怀:常常怀着 (表示感情) 缓随:慢慢跟着 (表示态度或行动) 流水去:随着水流而去 (表示动作) 渐入:逐渐进入 (表示状态) 云深处:在云雾缭绕的地方 (表示状态) 墟里:村庄里 (表示地点) 淡斜照
诗句解读 1. “七年才一晤,一晤复分襟。” - 七年: 指诗人与方问亭的相遇已经持续了整整七年。 - 才一晤: 指的是两人这次相见的时间非常短暂。 - 分襟: 分开时衣襟相随而分离,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景。 2. “辛苦成何处,乾坤共此心。” - 辛苦: 这里表达了一种辛劳或者不易的意味。 - 成何处: 表示这种辛劳最终得到了什么结果或成就。 - 乾坤: 古代中国哲学中,“乾”代表天
诗句 1. 呼艇缘城角,移尊向柳涯。 2. 棹回天忽破,帆正浪空排。 3. 野景开晴旭,高云补断厓。 4. 中流同啸咏,真觉忘形骸。 译文 1. 呼唤着船桨,划向城墙角,移去酒杯靠近柳树的岸边。 2. 船桨划动,天空突然破碎,风帆正被浪花冲击着前行。 3. 开阔的原野景色展现在晴朗的早晨,高耸的云层填补了断崖的空缺。 4. 在江中畅快地吟咏,真的感觉到身体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注释
注释: 早春,即春天的早晨。策杖,用长杖代步。缘,沿。流溪,小河或溪流。迤逦,曲折延伸貌。春山里,指春天里的山。隔浦,隔着水岸。望村墟,眺望村庄。墟,市集、村庄。山桃,一种花木名。发红蕊,开花。 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早春景象:作者拄着拐杖沿着小溪行走,一路上欣赏着曲折延伸在春天里的山川;他走到一座小桥边,看到隔水相望的村庄,那里的桃花已经开得如火如荼;诗人陶醉在这如画的景色之中
【注释】 新秋:初秋时节。 涤:清洗、冲刷。 径:小道。 清:清澈透明。 气满林薄:秋天的气息弥漫在树林之间。 薄:稀薄,这里指树林稀疏。 寥廓:空旷无际。 天宇空:天幕高远,无边无际。 唳孤鹤:鹤声嘹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初入深山时所作。首句写山径的清洁,次句写秋色的浓厚,三句写天空的高远,四句写鸟的哀鸣,五句写自己的孤独。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释义】 清晨行走在山间,远远看到树林深处的人家,露气沾湿了路边的芳草。 野寺里传来阵阵钟声,远远听到隔溪的流水声。 【注释】 1. 晓行:早上出行。 2. 清眺(tiào):远望,眺望。 3. 深林:幽深的树林。 4. 露气:指早晨的露水。 5. 熏芳芷:芳香的草药散发出来的气味。 6. 野寺:乡村寺庙。 7. 山钟:山中寺庙的钟声。 8. 遥遥(yáo yáo):形容距离远。 9. 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大致了解一下,然后把握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并结合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来理解诗意,最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动机来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本题要求赏析“晓行”一诗。 【答案】 清晨上路,牛群在崇山峻岭上徐徐前行,水边的野鸟在溪水中沐浴;茅屋被烟霞遮蔽,犬吠声从深林中传来。 注释:晨光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