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柏蟠虬龙,夭矫鳞鬣古。
时有清风来,吹落藤花雨。

【注释】

吴:地名,在今安徽省。园:这里指园林。二十景:指园林中的风景名胜。白沙翠竹江村(山):指园中的一处风景。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0年)春天。当时诗人任江东安抚使司参议官,因对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不满,遂离开朝廷,到吴园游览赏玩,并写下此诗。全诗四句,以简练明快的语言,描写了吴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首句“老柏蟠虬龙”,写吴园中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的景象。“蟠虬”形容树木盘曲盘旋的样子;“虬”是一种有鳞甲、有角的龙蛇之类动物,此处用来形容树身弯曲盘旋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树木苍劲多姿。

次句“夭矫鳞鬣古”,写这些树木枝叶茂盛,苍劲有力。“夭矫”,形容树木枝干挺拔向上;“鳞鬣”,指鱼鳞般排列的树枝。“古”字点出树木年代久远,充满沧桑之感。

三句“时有清风来,吹落藤花雨”,写春风吹过吴园,带来阵阵花香,飘落着如同花雨一般的美丽景象。“时有”指时常,“清风”指春天的风。“藤花”,指树上的花,也指像花一样飘落的花瓣。“雨”字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拂下花瓣随风飘飞的场景,使人联想到春雨滋润万物的情景。

【译文】

园中老树盘根错节,犹如一条条蟠绕的虬龙。

时而春风拂面,吹落满树繁花如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