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回荡云容,虬松势妖矫。
日月摩高巅,石瘦青苔老。
科头信芒鞋,临风恣幽讨。
箕踞憩云根,苍翠午阴悄。
触目与神谋,精理扩怀抱。
得意已忘言,隔涧闻幽鸟。
邃壑古烟深,呼童觅瑶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名为《题刘至诚行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溪回荡云容,虬松势妖矫。
译文:小溪环绕着云朵的倒影,虬曲的松树显得妖娆而矫健。
注释:这里“回荡”形容云朵在溪水间游动的样子,“虬松”指盘曲多姿的松树。

日月摩高巅,石瘦青苔老。
译文:太阳和月亮照耀着高山之巅,石头因岁月侵蚀变得瘦弱,青苔也显得苍老。
注释:这里的“摩高巅”意味着太阳和月亮在高山之巅相互辉映,而“石瘦青苔老”则描绘了石头因长期风化、侵蚀而变瘦、青苔因年代久远而显老态的景象。

科头信芒鞋,临风恣幽讨。
译文:我头戴斗笠,身穿短衫,穿着草鞋,迎着微风尽情地探索。
注释:“科头”,即不戴帽子,表示随意或自在;“信”通“伸”,意为伸展;“芒鞋”是指用草制成的鞋子。

箕踞憩云根,苍翠午阴悄。
译文:我席地而坐,在云彩的根部休息,周围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所环绕,只有鸟儿的啼叫声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注释:“箕踞”,一种坐姿,两腿交叉坐在地上;“憩”是歇息的意思;“云根”指山间的云雾处;“苍翠”指绿色的茂盛,此处形容树木的颜色鲜绿;“午阴”指正午时分明亮的阴凉。

触目与神谋,精理扩怀抱。
译文:放眼望去,心中与自然的智慧相谋,领悟到大自然的奥秘,胸怀因此开阔。
注释:“触目”指的是目光所及之处;“神谋”指心灵与自然的默契,即人的心灵与自然界的智慧相融合;“精理”指精细的道理或者深邃的内涵;“扩怀抱”指心胸因此而开阔。

得意已忘言,隔涧闻幽鸟。
译文:一旦领悟了自然的真谛,就会忘记语言,只能通过声音来体会。隔着山涧,能听到远处鸟儿的鸣叫。
注释:“得意已忘言”是说理解了自然的道理后,就超越了言语的描述,达到了一种无言的境界。“隔涧闻幽鸟”描绘了诗人站在山涧边静听鸟儿鸣叫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邃壑古烟深,呼童觅瑶草。
译文:深邃的山谷里弥漫着古老的烟雾,我呼唤孩子们去寻找珍贵的仙草。
注释:“邃壑”指的是深邃的山谷;“古烟”指弥漫在山谷中的古老烟雾;“瑶草”是指传说中的珍贵仙草,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珍稀植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气息和诗意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