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平生志已偿,招魂何路向蛮方。
桐乡父老还流涕,岁岁传芭酹桂浆。

【注释】

马革:古代用皮革制成的战袍,比喻战袍。理斋年伯:指马理的年长于己的友人,即年兄。桐乡:今浙江省桐乡市,是马理故乡。流涕:眼泪。岁岁:每年。传芭:祭奠。酹:洒在酒里以祭神,这里泛指祭祀。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年伯马理的崇敬之情。诗的大意是:你一生征战沙场,为国为民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功成身退,归隐田园,却无人为你送行,你孤零零地死在异乡,魂魄无处安放,我只好为你招魂,但不知向何方。我回到桐乡后,看到父老们流着眼泪,为你的亡灵祈祷,每年都有祭奠活动,你虽已故去,但你的精神永存。

此诗首联“马革平生志已偿,招魂何路向蛮方”,言及马理一生征战、建功立业,如今功成名就、荣归故里,但无人为他送行。“马革”、“平生”等词语表明其为战死沙场之将士,表达了对其英勇无畏的赞美;而“招魂何路向蛮方”则表达了对其英年早逝的惋惜和悲痛。

颔联“桐乡父老还流涕,岁岁传芭酹桂浆”,写到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情景。桐乡是马理的故乡,当地父老对他充满了怀念之情。他们流着眼泪祭奠他的亡灵,每年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以此表达对他的思念和敬仰。“流涕”一词传达了人们对英雄离去的哀伤与不舍;“岁岁传芭”暗示了祭祀活动的延续性,每年都会有新的仪式进行;“酹桂浆”则是对马理精神的一种纪念,表示后人将继续传承他的精神。

此诗通过描述马理的生平事迹和其在民间的影响,展现了其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英雄形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马理的深深怀念和敬佩之情,以及对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的决心。整首诗语言朴实真挚,情感深沉热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英雄、敬仰先烈的传统美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