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迹牛洼辙路交,草场墟市数衡茅。分明一带邳州道,杨柳年来换竹苞。
马迹牛洼辙路交,
草场墟市数衡茅。
分明一带邳州道,
杨柳年来换竹苞。
注释:
- 马迹牛洼: 指马蹄踏出的轨迹,牛蹄在洼地留下的痕迹。
- 辙路交: 车轮压过的道路纵横交错。
- 草场墟市数衡茅: 形容草场上的集市和用竹竿搭建的简易房屋。
- 分明一带邳州道: 明确地显示了通往邳州的路线。
- 杨柳年来换竹苞: 比喻岁月变迁,杨柳每年都更换新枝,而竹子则每年长出新的笋子。
马迹牛洼辙路交,草场墟市数衡茅。分明一带邳州道,杨柳年来换竹苞。
马迹牛洼辙路交,
草场墟市数衡茅。
分明一带邳州道,
杨柳年来换竹苞。
注释:
【注】武乡侯:即彭玉麟(1817~1852),字雪琴,号退省,湖南衡阳人,清朝末年湘军名将。王佐之才:指辅佐君主的才能。尽瘁鞠躬:竭尽自己的力量去尽忠职守。我公:这里指作者自己。范文正: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先忧后乐:指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把个人的忧乐置之度外。噫微斯人:感叹这样的人才太少了。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湖南巡抚卞宝云的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蹉跌游戎血战情 - 这句话描述了战场上士兵的牺牲和战争的艰苦。"蹉跌"意为跌宕,这里比喻战场的艰难和残酷。 2. 郎官念念为苍生 - “郎官”指的是古代的官员,而“念念为苍生”则表示官员们始终牵挂着百姓的安危。 3. 何妨塞却狼机口 - “狼机口”可能指的是某种可以攻击或利用的陷阱。这里的“塞却”意味着阻止或封闭。 4. 垒土新来变铁城 - “垒土”指用土堆砌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危难时刻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坚定支持。 第1句“木城百雉海东隅”,描绘了一个坚固的城池,高大而雄伟,位于东海之滨。这里的“木城”指的是坚固的防御工事,而“百雉”则形容城墙的高度极高。这个场景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的地方。 第2句“危难方知伟丈夫”,意味着在面临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英勇和伟大
《台湾竹枝词》是梁启超在清末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南郊的风光、斜阳和法华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句: - "南郊东转路丫叉," 描述了南郊的地理环境和道路状况。 - "斜日缘成到法华," 表达了作者在斜阳下到达了法华寺。 - "暂得托身无上地," 暗示了暂时寄托于此地的美好感受。 - "小西天外见昙花," 描绘了在法华寺附近看到昙花的情景
《台湾竹枝词》是一首反映清末民初台湾文化和风情的诗作,由梁启超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第一首诗部分:金钱花发为郎攀,落尽金钱郎未还。 - 金钱花发为郎攀:这里的“金钱花”可能象征着爱情或财富,寓意着男子追求女子的过程。而“为郎攀”则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爱慕。 - 落尽金钱郎未还:这句话意味着女子已经接受了男子的追求,但男子并没有因此而回报她的感情,即所谓的“郎未还”
诗句释义: 日日香泥点竹扉,一双燕子避人飞。 译文: 每天都能看到人们用香灰涂抹竹门,一对燕子在人们的视线中迅速飞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乡村的宁静生活场景,香灰是当地的一种习俗,用于驱邪和祈福。燕子在人们的视线中快速飞走,可能是为了避免被人们打扰。诗中的“村寮亦有评花处”一句,可能是指村里有人专门负责评选花种,而自己则负责春播紫薇,体现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日日香泥点竹扉,一双燕子避人飞。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圣人谋庶先筹富,此地全须用教先。 - 注释:圣人为了谋求百姓的福祉,首先要考虑的是富足。在这里,“此地”指的是一个地方,“全须用教”意为必须全面地教育。 - 译文:圣人为了谋求百姓的福祉,首先考虑的是让这个地方富裕起来。 2. 礼义分明廉耻重,海邦仓廪本天然。 - 注释:在这个地方(指台湾),礼仪和道义应当是明确且清晰的,廉洁和羞耻感是非常重要的
台湾竹枝词 频年海上寇张弧,香老芝龙总未诛。辛苦东宁贤太守,自捐资斧伐萑苻。 译文: 频繁的海上入侵,使得寇仇如影相随,然而像香气袅袅的老芝和龙一样强大的敌人,始终未能被铲除。我为这辛苦的东宁贤太守感到遗憾,他虽然自费人力物力去剿灭那些猖獗的盗贼,但终究无法完全消灭他们的罪恶根源。 赏析: 此诗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梁启超所作《台湾竹枝词》之一,表达了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好像一对恋人一样
【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 (5) “深树丛篁踞石床”,竹荫密布,在竹林间有一张石头床,诗人置身其间,静享清凉,这两句是写景,写诗人独处幽林,远离尘世的惬意。 (6) “竹溪寺后午阴凉”,“竹溪”是竹溪寺的简称,诗人来到寺后,沐浴在一片阳光之下,这里写的是诗人在竹溪寺后沐浴着斜阳,享受着宁静的闲适。 (7) “山风响动祇园木”,诗人听到山风吹拂着寺院中衹园的树木,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
注释:在这个寰中,还有另一个仙洲,多恐怕蹉跎未肯求。我想在阳光的照耀下寻找福地,鸡笼山在海东头。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台湾风光的竹枝词。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台湾岛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句“寰中更自有仙洲”,表达了诗人对台湾岛的独特魅力的赞美之情。他不仅看到了台湾的自然美景,还感受到了那里的人文气息。第二句“多恐蹉跎未肯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台湾的美好向往。他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
注释: 封家来去总无因,五两频烦问水滨。 暑月看人帆势好,西风吹上七鲲身。 注释: 封家:指的是封侯之家,指封家子弟或门客。 无因:没有原因,指没有机会。 五两:指五两银子。 频烦:频繁地。 问:询问,打听。 水滨:靠近水边的地方。 帆势好:风向好,顺风航行。 西风:西面的风,指偏东风。 鲲身:大鱼的躯体,指大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海上行船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
台湾竹枝词 里差经纬问周髀,合朔哉生有异宜。 廿八宵中明月影,弯弯初二见蛾眉。 译文: 在经纬间寻找周公和商高的奥秘,观察月亮的运行以寻求适宜。 夜晚,二十八个时辰的明月影子,在初二时弯弯曲曲地照耀着蛾眉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天文现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诗。首句“里差经纬问周髀”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天文历法的好奇与研究。通过询问周公和商高,诗人试图理解宇宙间的奥秘
注释:水仙宫外接近黄昏,迤北斜看是第几鲲。潮信来到特别在沙卤上显现白色的盐,乱星渔火簇拥着城门。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台湾水仙宫夜景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水仙宫,以及城门附近的渔船和星星,生动地展现了台湾夜晚的美丽景色和渔民的生活情景。同时,通过对潮信、沙卤、白等关键词的运用,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海洋和渔民生活的深深热爱之情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轧轧车声搅梦残:描述了车轮轧轧作响的声音打断了诗人的美梦,意味着夜晚的忙碌和喧嚣。 2. 高城晓色迫人寒:描绘了清晨时分,高耸入云的城池在晨光中显得更加雄伟,而晨光带来的寒意也让人心有所感。 3. 朦胧客枕曾惊记: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朦胧的睡梦中被突然的响声惊醒,这种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4. 五月呼驴出泰安:提到了五月份的时候,诗人骑着驴子离开了泰安这个地方
诗句解析: 1. “泉漳一苇便行舟” - 描述了在泉州和漳州之间,只需用一根芦苇就能轻松航行。这表达了作者对于旅途的便利和简单感到高兴的情绪。 2. “客侣汀州及广州” - 表明诗人和他的朋友(客侣)从汀州(今福建宁化县一带)到广州(广东省会)。这展示了他们跨越广阔地域的旅行。 3. “聚水浮萍原是絮” - 使用了比喻,将聚集的水比喻为漂浮的柳絮,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柳絮的轻盈和飘渺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台湾竹枝词(其一) 指甲花香压髻鬖,蛮娘情语夜喃喃。 泥人梦里含鸡舌,一碗槟榔出枕函。 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1. 指甲花香压髻鬖:这里的“指甲花香”可以理解为指甲上涂着的香花,而“压髻鬖”则是一种古代女性发髻上的装饰物,这里可能是形容头发被香花染香后的样子,整体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2. 蛮娘情语夜喃喃:这里的“蛮娘”指代的是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