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烽火彻江明,四见天涯岁月更。
千里萧条馀赤土,万家转徙痛苍生。
包胥有泪声俱碎,郑侠描图意未平。
我欲通天台上表,莫教天鼓静中鸣。

注释:

黔南烽火彻江明,四见天涯岁月更。

千里萧条馀赤土,万家转徙痛苍生。

包胥有泪声俱碎,郑侠描图意未平。

我欲通天台上表,莫教天鼓静中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黔南烽火四起,战火纷飞的夜晚,与友人夜谈时的有感而发之作。全诗共三首,每首都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下面是对这三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黔南烽火彻江明,四见天涯岁月更。

黔南烽火彻江明,四见天涯岁月更。

黔南地区烽火四起,烽烟照亮了长江之水,仿佛映照出历史的沧桑。在这烽火连天的夜晚,诗人感慨万千,不禁想起自己曾经走过的岁月,那些岁月如同流水般匆匆逝去。烽火不断,岁月依旧在流转,诗人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的无情。

千里萧条馀赤土,万家转徙痛苍生。

千里萧条馀赤土,万家转徙痛苍生。

诗人看到千里之外荒芜的土地,只剩下一片赤色的土壤,这让人感到深深的哀愁和无奈。同时,他想到那些因战乱而家破人亡的百姓们,他们颠沛流离,饱受生活的艰辛,这让他深感悲痛和同情。烽火不仅带来了战争的破坏,也带来了对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