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山外大江流,迢递孤城暮霭浮。
六代遗宫余乱草,千年王气委荒丘。
青溪花落春将老,翠柳莺啼麦欲秋。
往事不须频怅望,铜驼自古恨难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下面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1. 鸡鸣山外大江流,迢递孤城暮霭浮。
  • 译文:清晨的大江在鸡鸣山之外奔腾流淌,遥远的孤城笼罩在薄雾中显得更加遥远。
  • 注释:鸡鸣山是位于今天的江苏南京附近一座著名的山峰。大江指的是长江。“迢递”形容距离遥远。“暮霭浮”描绘了黄昏时分,天空中薄雾缭绕的景象。
  • 赏析: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早晨大江流水的壮阔景象以及远方孤城的宁静画面,同时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空间辽阔的感慨。
  1. 六代遗宫余乱草,千年王气委荒丘。
  • 译文: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长满杂草,曾经辉煌的王朝之气已消散于荒废的土丘之上。
  • 注释:六代指的是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遗宫”指的是这些朝代留下的宫殿遗址。“乱草”指杂草生长,形容荒凉。“王气”指的是帝王的气势或皇权的象征。“委”意为消失。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荣华与今日的荒芜,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无情。同时,也暗示了历史兴衰的无常和对过去辉煌的回忆。
  1. 青溪花落春将老,翠柳莺啼麦欲秋。
  • 译文:春天即将结束时,青溪边的花落满了地,翠绿的柳树和黄鹂的叫声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
  • 注释:青溪可能是指一条小河或特定的地点。“春将老”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莺啼”描绘了黄莺在柳树上欢唱的情景。“麦欲秋”则描述了秋天临近,小麦成熟的景象。
  • 赏析:此句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隐喻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留恋以及对时光飞逝的感叹。
  1. 往事不须频怅望,铜驼自古恨难收。
  • 译文:过去的往事不必频频回顾,因为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对那些遗憾之事感到难以释怀。
  • 注释:铜驼是一种古代的神兽,常用于比喻国家或时代的兴盛与衰败。“恨难收”表示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难以放下。
  • 赏析:此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无法改变的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