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拟登高。一望寒山木未凋。菊酒才斟枫已醉,谁浇。摘叶题诗字有糕。
风急搅林梢。何处游人帽欲飘。且插茱萸篱下饮,逍遥。夜静霜钟带月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求学生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南乡子·九日见汪之珩《东皋诗馀》”,这是考查对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本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抒情,全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佳节”点明时间;“拟登高”表明作者要登上高处去欣赏秋天的山水风光;“寒山木未凋”写出了秋色的特点。“菊酒”写出了饮酒的场景,“枫已醉”表明饮酒后已经有些微醉意,“谁浇”写出了诗人自己斟酒的情景。“摘叶题诗字有糕”是说在摘取菊花叶子来写字的时候,发现上面还粘有一些糕饼的碎屑。“风急”是说风儿吹得非常急促,“搅林梢”说明风声搅动了树林的梢头。“篱下饮”,“篱”指篱笆,这里指篱笆下的菊花丛,“饮”是指喝酒,“逍遥”表明饮酒之后心情舒畅,自由自在。“茱萸”指一种植物,用来制作香囊或装饰品,也用来驱邪避疫。“篱下饮”中的“篱下”表明饮酒的地方是在篱笆下面的菊花丛中。“夜静”“霜钟”“月敲”三句写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此时,作者听到钟声,感受到钟声的清冷和凄凉。

【答案】

上片写作者登高的所见所感。下片写作者登山时的情趣。全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赏心乐事,尽享人生的快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节日里想要登高远望,看到那寒冷的山野,树木还没有凋零。刚刚端起酒杯,枫树就喝醉了酒,是谁在给它们浇水呢?摘了树叶来写字,上面还有糕饼的碎片。

风儿吹得急促而猛烈,搅动了树林的梢头。不知游人到哪里去了,只有帽子飘飘然。我索性插着茱萸,在篱笆下畅饮,任逍遥。夜深了,月亮出来了,风声和钟声交相呼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