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阁耽书史,其如大义催。
见危应受命,含笑入泉台。
【注释】
闺阁:女子居住的内室。耽:爱好。其如:奈何。大义: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催(cuī催逼,催命):催促。见危:看到危险。受命:承担责任。含笑入泉台:在泉台上微笑着死去。泉台:指墓地。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忠臣义士舍己为人的诗篇。诗人以“闺阁”为题,写一位闺中女子,她爱好读书历史,但面对国难,却能毅然挺身而出,承担起保卫国家的重任。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表达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闺阁耽书史,其如大义催。
见危应受命,含笑入泉台。
【注释】
闺阁:女子居住的内室。耽:爱好。其如:奈何。大义: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催(cuī催逼,催命):催促。见危:看到危险。受命:承担责任。含笑入泉台:在泉台上微笑着死去。泉台:指墓地。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忠臣义士舍己为人的诗篇。诗人以“闺阁”为题,写一位闺中女子,她爱好读书历史,但面对国难,却能毅然挺身而出,承担起保卫国家的重任。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表达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绝命词 日日菽水养儿孙,高堂暮景长悠悠。 劬劳未报羞难报,留待兄行待重游。 注释与赏析: - 诗句一:“日日菽水宜将日。” - 解析:这里的“菽水”指普通的饮食,比喻为养育之恩。整句表达了作者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是为了供养家人,强调日常的简朴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 诗句二:“高堂暮景长悠悠。” - 解析:描述了家中长辈(高堂)在黄昏时分的孤独场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家族中长辈的年老体衰
【注释】 闺阁:女子居住的内室。耽:爱好。其如:奈何。大义: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催(cuī催逼,催命):催促。见危:看到危险。受命:承担责任。含笑入泉台:在泉台上微笑着死去。泉台:指墓地。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忠臣义士舍己为人的诗篇。诗人以“闺阁”为题,写一位闺中女子,她爱好读书历史,但面对国难,却能毅然挺身而出,承担起保卫国家的重任。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表达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绝命词 日日菽水养儿孙,高堂暮景长悠悠。 劬劳未报羞难报,留待兄行待重游。 注释与赏析: - 诗句一:“日日菽水宜将日。” - 解析:这里的“菽水”指普通的饮食,比喻为养育之恩。整句表达了作者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是为了供养家人,强调日常的简朴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 诗句二:“高堂暮景长悠悠。” - 解析:描述了家中长辈(高堂)在黄昏时分的孤独场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家族中长辈的年老体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竹图,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竹子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是逐句释义: 1. 云衣欲卸碧天长,清影高寒半出墙。 - "云衣"比喻竹子的绿色叶子,像穿着一袭白色的衣裳。 - "碧天"指的是晴朗的天空,暗示着竹子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 - "清影"指竹子的影子,"高寒"形容竹子挺拔、坚韧的品质。 - "半出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状态,只有一半露出土面
【注释】 萧萧飒飒:指风吹竹林的声音。半林秋:指深秋时节的竹林。唧唧(jī jī):虫鸣声。窥:偷看。墙头:墙角。月上墙头:指月光透过竹枝映在墙上。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深秋时节,作者在画竹时所见到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艺术美的执着追求。 首句“萧萧飒飒半林秋”,用拟人手法写秋风扫过竹林,发出飒飒声音。次句“欲写风枝笔暂留”,诗人正想描绘出风中的竹枝,忽然想到笔还没有写完
【注释】 感事:即《感事诗》。原序云:“余自少以家贫,求官不遂,每念古人有达时者,或以文名,或以武显。今身虽羁旅,而心未尝一日忘其仕进,乃作此诗。” 飘泊无归计:漂泊流离没有归途。 羁孤有世官:羁旅孤苦而又有世职(做官员)。 贫缘求仕早:贫穷是由于年轻时就要求仕。 卑觉立身难:地位卑下,难以立足。
诗句 1. 车服成虚器,当阳落太阿。 注释: - "车服"指的是帝王的仪仗和服饰,通常用来象征权力和地位。 - "成虚器"意味着这些华丽的外表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变得空虚无实。 - "当阳"指在阳光明媚、形势大好的时期。 - "落太阿"则形容权力的丧失,太阿是古代一种剑名,这里用以比喻失去权势。 2. 贵非王者驭,官比盛时多。 注释: - "贵"在这里指尊贵或显赫的人。 -
诗句释义 1 糟粕空方策:这里形容的是过去的知识或计划(如方策)虽然有用,但因时代已变而无用武之地。 - 关键词:糟粕、方策 - 表示过时的计划或知识。 - 注释:过去的策略和计划在今天看来可能没有用处。 2. 屠沽有壮图:屠夫和卖酒的人也有宏伟的志向。 - 关键词:屠沽 - 指普通职业或行业。 - 注释:尽管从事普通职业,他们仍怀有宏大的理想。 3. 白头仍诵读:即使年纪已大,仍勤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