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径绝猿引,欹峰倚天赤。
中有辟世人,邻聚谈古易。
春晴放鸡豚,烂漫桃花碛。
雪意玉寒松,奡峭穿壁立。
以此阅世运,蒙萝深寂历。
夜静闻古琴,起步月浩白。
漭哉化城游,酣嬉醉空碧。
下界啼秋虫,俯仰一太息。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通过记叙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游山中,所见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抒发了他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首二句)写梦中登翠微山得句的情景。“梦中”二字点明此诗乃即兴而作之作,并非有感而发之文。“梦中”二字又暗示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故有感而发之文。“梦中”二字又暗示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故有感而发之文。梦中登翠微山得句:梦中登翠微山得佳句。翠微,指青翠的山峦。
第二段(三、四句)描写梦中所见景色。“泥径绝猿引”,泥径,小土路上的泥土。泥径上没有一只猿猴,说明此地猿猴不多。“欹峰倚天赤”,欹峰,倾斜的山峰。倚天,靠在天空中。“倚”字用得非常传神,写出山峰高耸入云,直插蓝天。
第三段(五、六句)描写梦中所见景象与感受。“中有辟世人,邻聚谈古易”,其中有一位隐居的人,周围聚集了许多谈论着古代经书的人。辟世,指远离尘世,不问世事。
第四段(七、八句)描写梦中所见春天景色。“春晴放鸡豚,烂漫桃花碛”,春季天气晴朗,人们放养着鸡猪,桃花盛开,一片烂漫的景致。
第五段(九、十句)写作者梦醒后的感受。“雪意玉寒松,奡峭穿壁立”,雪意如玉寒冷地挂在苍松上,峭壁直立在岩石间。“奡峭”,形容山石陡峭挺拔。“袤”“历”二字都写出了一种空旷的感觉。
第六段(十一、十二句)描写梦中所见秋虫之声和所见景物。“以此阅世运,蒙萝深寂历”,用这些经历来观察世间的变化,心中充满寂寞之感。“夜静闻古琴,起步月浩白”,夜晚静静聆听古琴声,月亮明亮皎洁。
第七段(十三、十四句)描写作者梦醒后的感受。“漭哉化城游,酣嬉醉空碧”,我漫游于化城的郊外,畅饮于清澈的水边,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八段(十五、十六句)描写梦中所见景象及感受。“下界啼秋虫,俯仰一太息”,下面世界里的秋天里传来阵阵虫鸣声,令人不禁叹息。
第九段(十七、十八句)描写梦中所见景物及感受。“下界”,指下面这个世界。“太息”,叹息的意思。
第十段(十九、二十句)描写梦中所见景物及感受。“下界啼秋虫,俯仰一太息”。
《古诗纪》卷五十一引顾敻曰:“梦游翠微,得句云:‘泥径绝猿引’,‘倚天赤’,‘其中有辟世人,邻聚谈古易’,‘春晚放鸡豚’,‘烂漫桃花碛’,‘雪意玉寒松’,‘奡峭穿壁立’,‘以此阅世运’,‘蒙萝深寂历’,‘夜静闻古琴’,‘起步月浩白’。”
【注释】
⑴梦中登翠微:梦中登上了翠微山上。梦中:梦里。翠微:即翠微山。唐时称长安南山一带为翠微。
⑵坭径:小土路。
⑶绝:断绝。引:引导。
⑷欹峰:侧峰。倚天:靠着天空。
⑸辟人:指隐士。
⑹邻聚:周围的邻居。
⑺谈:议论。
⑻烂漫:繁盛貌。
⑼雪意:如雪一般的寒冷。意:情调。玉:比喻松树。
⑽奡(ào):高峻挺拔的样子。
⑾化城:即化城子,今陕西凤翔县西南。《太平寰宇记》:“凤翔府化城村,唐时置县于此,故名。”
⑿酣嬉:尽情欢乐地玩乐。
⒀太息:叹息。
⒁下界:这里指人间或下面的世界。
⒂太息;感叹。
⒃烂漫:繁盛貌。碛:同“瘠”,土地贫瘠的地方。
⒄雪意:像雪一样的寒冷。玉:比喻松树。
⒅奡:高峻挺拔的样子。
⒆步月:赏月而行。浩:明亮的样子,广大的样子,这里泛指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作者通过记叙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游山中,所见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抒发了他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首二句)写梦中登翠微山得句的情景,“梦中”二字点明此诗乃即兴而作之作,并非有感而发之文。“梦中”二字又暗示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故有感而发之文。梦中登翠微山得句:梦中登上翠微山得佳句。翠微山:即华山。
第二段(三、四句)描写梦中所见景色,泥径绝猿引,倚天赤:泥径上没有一只猿猴,说明此地猿猴不多。倚天:靠在天空中。
第三段 (五、六句)描写梦中所见景象与感受,中有辟世人,邻聚谈古易:其中有一位隐居的人,周围聚集了许多谈论着古代经书的人。辟世,指远离尘世,不问世事。
第四段(七、八句)描写梦中所见春天景色,春晴放鸡豚,烂漫桃花碛:春季天气晴朗,人们放养着鸡猪,桃花盛开,一片烂漫的景致。
第五段(九、十句)写作者梦醒后的感受,雪意玉寒松,奡峭穿壁立:雪意如玉寒冷地挂在苍松上,峭壁直立在岩石间。
第六段(十一、十二句)描写梦中所见秋虫之声和所见景物,以此阅世运,蒙萝深寂历:用这些经历来观察世间的变化,心中充满寂寞之感。夜静闻古琴,起步月浩白:夜晚静静聆听古琴声,月亮明亮皎洁。
第七段(十三、十四句)描写作者梦醒后的感受,漭哉化城游,酣嬉醉空碧:我漫游于化城的郊外,畅饮于清澈的水边,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八段(十五、十六句)描写梦中所见景象及感受,下界啼秋虫,俯仰一太息:下面世界里的秋天里传来阵阵虫鸣声,令人不禁叹息。
第九段(十七、十八句)描写梦中所见景物及感受,下界啼秋虫,俯仰一太息:下面世界里的秋天里传来阵阵虫鸣声,令人不禁叹息。
第十段(十九、二十句)描写梦中所见景物及感受。下界啼秋虫,俯仰一太息:下面世界里的秋天里传来阵阵虫鸣声,令人不禁叹息。
这首诗写诗人游翠微山时的梦境和所感受到的境界变化和心境变化。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梦中游山所见景色;第二段写梦中所得之佳句,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第三段写梦醒后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凝炼、意境深远,富有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