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飘凤泊酸斋字,不见经年熊倍新。
案上博山炉欲活,阶前书带草初匀。
倚墙间杀竹尊者,入坐欣逢石丈人。
至竟公家春信早,寒梅槛外已精神。
诗句解析及译文:
- 鸾飘凤泊酸斋字,不见经年熊倍新
- 鸾飘凤泊: 此句比喻梁学士的才华如同天上的凤凰和鸾鸟,飘逸而高洁。”酸斋”通常指清贫或简陋的居所,这里用来强调梁学士生活的简朴。
- 不见经年: 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不经年月。
- 熊倍新: “熊倍”是形容数量之多,此处可能指的是书卷等学习资料积累得非常多。“新”表示这些书籍是新的,即近期增加的。
- 案上博山炉欲活,阶前书带草初匀
- 案上博山炉欲活: “博山炉”是一种古代的香炉,常用于焚香祈福。这句话描述香炉中烟雾缭绕,仿佛有生命般在跳动,增添了几分生气与活力。
- 阶前书带草初匀: 书带草(也称为络石或爬山虎),常见于庭院边沿。这句描绘了这种植物刚刚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形态均匀而美观。
- 倚墙间杀竹尊者,入坐欣逢石丈人
- 倚墙间杀竹尊者: “杀竹尊者”可能是对竹子的一种别称,或者是指一种以竹为材料制成、造型独特、能倚靠在墙上的酒器。
- 石丈人: “石丈”指代一位身材高大的老者,这里用来形容他的样子。“石丈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年纪较大、威望很高的学者或官员。
- 至竟公家春信早,寒梅槛外已精神
- 至竟公家春信早: 这句话表达了梁学士收到来自官方的春天到来的消息比预期要早。这里的“春信”可以指春日的到来或是春天的消息。
- 寒梅槛外已精神: “寒梅”通常指冬末春初开放的梅花,其花语为坚韧和纯洁。“槛外”意味着窗外或者是更远的地方。这里形容寒梅已经展现出它的生机和活力,尽管是在寒冷的冬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梁学士深厚友谊和敬意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梁学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生动的描绘,如“博山炉欲活”、“阶前书带草初匀”,以及“倚墙间杀竹尊者”和“石丈人”的形象,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感。同时,诗中通过对梁学士生活环境和心情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梁学士才华和品格的敬佩之情。整体而言,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