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工四愁,乃著定情赋。
我辈本多情,笔端偶流露。
注释:
平子:指东汉末年文学家班固(32-62)。四愁:即《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八首。定情赋:指班固的《答宾戏》。我辈:指作者自己等人。多情:指多情善感。笔端:指文笔。《定情赋》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为班固作以表达他与妻子感情深厚,但因遭政治迫害,不能长相厮守而作。这里说“乃著定情赋”,是指作者借班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感情。偶:偶尔,偶然。流露:表露出来。这首诗是诗人自题小诗一首,通过班固《答宾戏》的典故和对“情”字的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情”的独特看法。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写诗时用意巧妙,构思新颖。全诗三句话,第一句点出主题;第二、三句分别从班固的《定情赋》说起,并由此引出自己的感慨,最后一句点明题旨——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此诗一开头就借用班固的典故,说自己和班固一样多情善感。这一句看似泛泛,其实包含着深意。因为班固曾写过《定情赋》,而自己又写了《别赋》、《离骚》等,所以有“同是多情”之慨。“笔端偶流露”,则说明这种情思并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偶然”在文思的“笔端”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这一联语意双关,表面说的是“偶然”流露,实际上是说“常常”流露,表现了诗人对真情的渴望,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暗含着对班固的赞赏。
最后一句,点出题旨,即“我辈本多情”。“我辈”二字,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诗人认为,人们本来就多情善感,只不过有时“偶露”,有时“不露”罢了。这种看法,固然未免有些笼统,但也不乏道理。因为人的情感本来就复杂多变,很难说得清楚。因此,“我辈本多情”一句中,既有一种自信,也有几分自嘲。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含义深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