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雪凝阶二月初,羊裘补得胜华裾。
风霜记否当年苦,典尽春袍送读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审全诗的内容和形式特点,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概括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品的情感思想,同时注意理解诗词中的重点词句在诗中的含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作答,注意不能偏离了主题。

“补裘痛怀先祖”,补裘,是比喻读书人以读书为志业;裘,代指衣物。“痛怀”,即悲痛地思念,追忆。诗人通过补裘这一动作表现了自己对先祖的怀念之情。

“冷雪凝阶二月初”,写景。二月初,天寒地冻,雪花纷飞。“凝”字用得贴切,写出了积雪的洁白,也写出了天气的寒冷。

“羊裘补得胜华裾”,“羊裘”,即羔裘,这里泛指皮衣,代指贫苦的生活。“华裾”,华丽的衣服。“羊裘补得胜华裾”,用典,化用《论语》中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四处碰壁,穷困潦倒。他穿的衣服是粗布做的,颜色已经褪旧了。但他仍不改其乐,继续周游列国,到处讲学,并教育学生。孔子虽身处困境,但心志不移,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他的教育理想,直到晚年才回到鲁国。此处用典,既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的悲凉心境,又表现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风霜记否当年苦,典尽春袍送读书”,写自己读书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求学时的艰辛。“风霜”与“春袍”,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自己的苦读精神。“典尽”,典当。典尽春袍,即典尽了春天穿的单薄的衣衫。“送”,动词,赠送;这里是说把衣服送给了别人,借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和关心。

【答案】

补裘

痛怀先祖

补裘,喻读书人以读书为志事;裘,代指衣物。痛怀,悲痛地思念,追忆。补裘补得胜华裾:用典。羊裘,羔裘,泛指贫苦生活。华裾,华丽的衣服。华裾已败,羊裘犹存。

二月初

描写初夏时节天气严寒的情景,点明时间。



描写积雪的洁白,也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用“凝”字写出了雪的形态。

华裾

华裾已败,羊裘犹存,表明诗人虽然生活清苦,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志气,不忘报效国家。

风霜

风霜,指生活的艰苦。与春袍(春服)相对,突出诗人的苦读精神。

典尽春袍送读书

即典尽了春天穿的单薄的衣衫。送读书,把衣服送给了别人,借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和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