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祝烽烟靖,书生学掌兵。
深山秋试马,细雨晚屯营。
令易千军肃,诗难五字精。
溪流喧子夜,不寐听鸡声。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他生活在唐代,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著称。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释义:

  1. 默祝烽烟靖,书生学掌兵。
    默祝烽火(即战争)平息,书生(指文人学者)学习执掌兵器。
  • “默祝”意味着默默祈祷,希望战事能够结束。
  • “书生”指的是年轻的学者或学生。
  • “学掌兵”意味着学习如何掌握和使用武器,这里特指军事指挥。
  1. 深山秋试马,细雨晚屯营。
    在深深的山中进行秋马测试,在细雨中晚上驻扎在营帐里。
  • “深山”表明地点是在山区。
  • “秋试马”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可能是指通过骑马来测试和检验士兵的骑术和体能。
  • “细雨晚屯营”说明军队在此地进行夜间的驻扎。
  1. 令易千军肃,诗难五字精。
    命令容易使千军肃然起敬,诗歌难以用五个字表达精髓。
  • “令易千军肃”意味着发布简单明了的命令,使得众多的士兵都能理解并遵守。
  • “五字精”指的是诗句需要简洁有力,五个字就能表达一个深刻的含义或情感。
  1. 溪流喧子夜,不寐听鸡声。
    溪水在夜晚的声音嘈杂,我无法入眠去倾听鸡鸣声。
  • “喧子夜”描绘了夜晚溪水流动的声音非常响亮,如同喧闹。
  • “不寐”意味着整夜没有睡觉。
  • “听鸡声”描述了作者因为不能入睡而聆听公鸡报晓的声音。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书生对军事生涯的向往。诗中的“默祝烽烟靖”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令易千军肃”展现了作者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能迅速赢得士兵的信任。“诗难五字精”体现了作者精湛的文学造诣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最后一句“不寐听鸡声”,则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厌倦和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整首诗既有豪迈之情又不失细腻之感,展示了一位书生的复杂心理和高尚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