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槛西楼望,凭高索敌情。
两江虚减灶,一郡伏奇兵。
多算方为策,擒王岂在争。
待劳原以逸,入阵自纵横。
【译文】
登上白鹤楼眺望敌人,凭高眺远探察敌军动向。
两江之间虚设敌兵营地,一郡之地伏有奇兵。
善于多算方为妙计,擒获敌方主帅不在争战。
等待敌人疲劳再出击,阵前自有回旋余地。
【赏析】
《白鹤楼》,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通过描绘白鹤楼观敌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联“俯槛西楼望,凭高索敌情。”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向西楼俯瞰的情景。这里的“俯槛”指的是站在高处向下俯瞰,而“西楼”则是指一座高楼。诗人通过这种观察角度,展现了他对于战争的敏锐洞察力。同时,“凭高索敌情”也表达了诗人想要了解敌人动向的愿望。
颔联“两江虚减灶,一郡伏奇兵。”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局势。这里提到的“两江”可能指的是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而“虚减灶”则是指敌人在河边设置的虚假营地。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担忧以及对于和平的渴望。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
颈联“多算方为策,擒王岂在争。”则是对战争策略的深刻剖析。这里的“多算”可以理解为深思熟虑、周密计划的意思,而“擒王”则是指抓住敌方主帅的意思。诗人通过对这两点的分析,表达了他认为只有充分了解敌人的弱点和意图,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同时,他也强调了战争中不应该只局限于争夺一时的胜利,而是要追求长久的稳定和和平。
尾联“待劳原以逸,入阵自纵横。”则是对战争结果的预测。这里的“待劳”可以理解为等待敌人疲劳的状态,而“原以逸”则是指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攻击。诗人通过对这两点的阐述,表达了他对战争最终胜利的信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战争本质的深刻认识——战争不仅仅是为了争夺一时的胜利,更是为了实现长久的和平与稳定。
这首诗通过对白鹤楼观敌场景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战争策略的深刻剖析以及对战争结果的预测,表达了他对于战争的认识以及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