騑騑于役路难行,竟日才能计二程。
野寺荒鸡啼月影,寒林骢马踏冰声。
风尝透骨重裘薄,山不经心熟径生。
何事崎呕嗟蜀道,从来游子自多情。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夔州司马期间,描写了夔州道中行路之艰。全诗四联,每句一景,写尽夔州道中的艰辛与坎坷。
【答案】
译文:
骏马在道路上艰难行走,一整天只能行进二里地。
荒废的野寺里传来了鸡叫,月影照在寒林中,马蹄踏在冰面上发出声音。
风刺骨透薄衣,山不经心熟径生,为何还要嗟叹蜀道难?
自古以来游子多情意,总是思归而不得归。
注释:
騑(pí)騑:指马匹疾驰。
役路:指旅途。难行:难以行走。
计:计算、估量。
程:行程。
“野寺”两句:野外寺庙荒废,鸡叫声从远处传来,月光映照着寒林,雪上留下了马蹄声。
重裘(qiú):厚皮衣。
崎呕(yāo):感叹。
何事:为什么?
崎呕嗟(yáo):感叹不已。
“从来”二句: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游子多情意,思乡而不能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任夔州司马时所作。首联“騑騑于役路难行,竟日才能计二程”,写诗人在途中骑马而行,一天下来,才走了二程。“竟日”说明路途遥远。这两句写旅途之难,为下文写沿途见闻作铺垫。颔联“野寺荒鸡啼月影,寒林骢马踏冰声”,进一步写沿途所见。野寺荒凉,鸡鸣月下;寒林之中,马蹄踏冰有声。颈联“风尝透骨重裘薄,山不经心熟径生”,紧承前联写沿途所感。风刺骨透薄衣,山不经心熟径生,足见路途之险恶。尾联“何事崎呕嗟蜀道,从来游子自多情”,写诗人感慨万千。为何要叹蜀道之难?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游子多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