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舟四面浸澄空,月色波光上下同。
怪底邻船筝笛静,怕他龙女出珠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手法赏析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句子大意,这是基础,也是解题的前提;然后把握关键语句,这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关键所在,同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景物特点、语言特色来分析;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体会作答,重点注意思想情感的把握,思想情感是诗歌情感的核心部分,试题所给的答案,答案中都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进行分析。

“一舟四面浸澄空”,船行江水之上,四周清澈的水面映衬着一轮明月,月光洒在波纹之上。

“月色波光上下同”,皎洁的月光与粼粼波光相互辉映。

“怪底邻船筝笛静”句意:不知为何,那邻船的筝声笛音竟然如此清幽宁静!

“怕他龙女出珠宫”,传说中龙宫有一颗夜明珠,它晶莹剔透如玉,人们把它当作珍贵的宝物。诗人用这一比喻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清幽境界的向往之情。诗人以“龙女”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环境的热爱之情。

【答案】

江山道中杂诗

一舟四面浸澄空,月色波光上下同。

怪底邻船筝笛静,怕他龙女出珠宫。

译文:

我乘一叶扁舟行驶在江面上,四周是一片清澈见底的湖水。月光与粼粼波光相互辉映。

为什么那邻船筝声笛音竟然如此清幽宁静?只怕那美丽的龙女驾到珠宫。

赏析:

《江山道中杂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乘坐小船在江上行进的情景,通过对比突出了小船的轻快,同时也表现了江上美景的迷人。首句“一舟四面浸澄空”,写小船在清澈的湖面上行驶。“四面”二字写出了船的方位之多,也写出了船的行进速度之快。一个“浸”字,写出了小船行驶在水中的轻盈之感。第二句“月色波光上下同”,写天上的月亮与水中的波光相互辉映,上下相同。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月亮和波光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动态感,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画卷。第三句“怪底邻船筝笛静”写那艘邻船的筝声和笛声异常清幽宁静。这一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难点,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筝笛声比作“龙女”,说她们在珠宫中弹奏乐曲,使读者仿佛听到了优美的乐曲。“怕他龙女出珠宫”一句,既写出了筝笛声的清幽,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表现出对优美自然景致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