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枕藤床万虑忘,跏趺不逐世间忙。
风生蒲扇人情冷,竹映纱窗月影凉。
随地可消清夜永,无心尝戴野荷香。
门迎流水尘声远,槛外松涛入耳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宁静和舒适中,对世事的淡泊和超脱。以下是逐句翻译:

  1. 河渚初睡 - 描述诗人在河边的一个小岛上休息或睡觉的情景。
  2. 石枕藤床万虑忘 - 使用石头作为枕头,藤床来安放身体。在这里,“石枕”指的是石头制成的枕头,而“藤床”则是指用藤条编织成的床。诗人通过这种简朴的方式入睡,忘却了所有忧虑。
  3. 跏趺不逐世间忙 - 跏趺(jiē fú,一种佛教坐姿)是一种盘腿而坐的姿势,表示冥想或静坐。在这里,诗人选择不跟随世俗的忙碌和喧嚣。
  4. 风生蒲扇人情冷 - 蒲扇是一种用蒲草制作的扇子。这里用蒲扇比喻风吹过的感觉,暗示着人情的冷漠和疏远。
  5. 竹映纱窗月影凉 - 竹影斑驳地映照在纱窗上,带来了凉爽的月色。这里的“竹映”和“竹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纱窗”则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
  6. 随地可消清夜永 -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受到清新宁静的夜晚。这里强调了环境的舒适和宁静。
  7. 无心尝戴野荷香 - 没有心思去品味野荷花的芳香。这里的“无心”表达了诗人对外界事物的兴趣不大,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8. 门迎流水尘声远 - 门前流淌的河水将远处的尘埃声音带得遥远。这里的“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广阔。
  9. 槛外松涛入耳长 - 外面的松树发出阵阵涛声,一直持续很长时间。这里的“松涛”代表着大自然的声音,而“入耳长”则强调了这种声音的持久和深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淡然处之。通过对石枕、藤床、蒲扇等物象的描述,以及风、竹、月等自然元素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同时,诗中的关键词如“石枕”、“藤床”、“风”、“竹”、“纱窗”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此外,诗中的“无心”和“随风”等词也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美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