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自是出淤泥,在处明心更不迷。
寄语学人须着意,本来无染即菩提。

【注释】

楞严经:即《大佛顶首楞严经》。佛教经典名。

青莲:莲花别称。

出淤泥:出自污泥而不染污。

寄语学人:嘱咐学习佛法的人。着意:留心。

本来无染:指心本来无染污。即“菩提”。

【赏析】

此诗是劝勉人们要专心致志,以修习佛法。

第一句:“青莲自是出淤泥”,青莲,即莲花,古人常以之作为高洁品格的象征。莲花生长在污泥之中,却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正体现了莲花的超然与纯洁。这里,诗人借用莲花来比喻修行者的心性。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那么修行者也应该像莲花一样,不受世俗污染,保持一颗清净无垢的心。

第二句:“在处明心更不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修行者无论身在何处,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心智,不被外界的迷惑所困扰。这里的“在处”可以理解为随时随地,强调修行者应该随时随地保持专注和清醒。而“明心”则是修行的核心,要求修行者去除心中的杂念和妄念,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

第三句:“寄语学人须着意”,这是对修行者的一种提醒和劝诫。修行并非易事,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心血。因此,作者希望那些准备或正在修行的人能够更加用心地去修炼,不要忽视了内心的觉醒和净化。在这里,“着意”意味着用心、用功地去做某件事情,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专注和坚持。

第四句:“本来无染即菩提”,这是诗的总结和升华。修行的目的是要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超越。而“本来无染”则是指修行者的内心原本就不应该受到世俗的污染,而“即菩提”则表示一旦达到了这种状态,修行的目的也就实现了。这里的“菩提”指的是觉悟,是一种超越了生死轮回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莲花的纯洁与超脱,引导修行者追求内心的清明和清净;通过劝勉修行者用心修炼,提醒他们不要忽视内心的觉醒和净化;最后以“本来无染即菩提”来总结修行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对于心灵解脱和超越的追求。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