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多情客,携朋问暮秋。
人同山共瘦,时与水俱流。
黄叶迷村路,清风满寺楼。
荒凉郊外景,肯向锦囊收。
【注释】
①枉:拜访。
②青眼:对人以青眼相待,表示热情、尊重。
③携朋:带着朋友。
④暮秋:秋季的末了时节,指深秋或晚秋。
⑤时与水俱流:随时间流逝而共同存在。
⑥黄叶:黄色的树叶。
⑦荒郊野景:荒凉的郊野景色。
⑧锦囊收:比喻把美好的风景收进诗里。
【赏析】
《友人枉过开化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写于公元79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当时诗人正隐居在湖南岳阳的开州(今属四川),友人冒雨来游此地,两人一见如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友情,后两句写景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首句“青眼多情客”,点明客人的身份——一位有情意的朋友。次句“携朋问暮秋”,说明这位朋友专程来访,并询问季节。三、四句描写景物:“人同山共瘦”,“时与水俱流”,这是说:人与人的关系像山峰一样,虽高峻却并不陡峭;时间像流水一样,既不断也不会停滞不前。这二句诗中,“人”字和“水”字,一实一虚,一物一人,互为补充,互相映衬,形象生动而又含蓄耐味。
“人同山共瘦”,用拟人手法写自然,赋予人的感情,使无生命的自然有了生命,更增添了诗意。“时与水俱流”,写时间的流逝,与上句中的“山”相映衬,写出时间的永恒,也表现出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限感慨。
“黄叶迷村路”,五、六句写秋天的景色。黄叶迷村路,意思是说,满山遍野都是黄澄澄的树叶,连小路都给遮住了。这一句,不仅写出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到来感到高兴的心情。
“清风满寺楼”,七、八句写寺庙的景色。这里用“清风满寺楼”这个意境来渲染气氛,衬托出作者心情的舒畅、愉快,同时也暗示着作者的闲适之情。
结尾两句,“荒凉郊外景,肯向锦囊收”,是说:荒凉的郊外景色,不肯被收入到锦囊之中去。“肯”字,在这里含有“不愿意”的意思,表达了诗人不愿为世俗所累,甘于隐逸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得清丽婉约,含蓄隽永,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