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馀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诗词的文体特点进行赏析。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是写菊的,诗人通过观察、描绘和抒情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画菊”即以菊入画,这是诗眼。全诗共五句八言,每句七个字,押韵平仄相间。第一句点明“画”,第二、三句分别描绘菊花的外形和神态。第四句由菊引出重阳,第五句写画以赏菊。

逐句分析:

首句“画菊”,点出题旨。诗人以“戏笔”二字,表明此诗是即兴之作,不是严肃的创作,也说明画家并非专业画家。“不知狂”,说明画家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因此作品不够成熟。这两句为全诗定下基调,为后文作铺垫。

第二句“岂是丹青费较量”,诗人认为画家的本领并不在于画得逼真,而是在于能否抓住菊花的神韵。“岂是”二字,一语双关,既指画家,又指诗人。这里诗人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画家的赞赏之情。

第三句“聚叶泼成千点墨”,写菊花的颜色。诗人把菊花比作墨点,形象地写出了菊花色彩斑斓的特点。“攒花染出几痕霜”一句,写菊花的形状。诗人用“攒”“染”等动词,生动地描绘出菊花的形态各异和颜色深浅不一的特点。

第四句“淡浓神会风前影”,写菊花的姿态。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菊花比喻为风姿绰约的女子,使菊花的形象更加鲜活灵动。

最后两句“跳脱秋生腕底香”,写菊花的气味。诗人用“跳脱”一词,表现出菊花的生气勃勃和清新脱俗的气息;用“腕底香”来形容菊花香气浓郁,沁人心脾。

【答案】

译文:

我随意挥洒笔墨,竟不知已到了疯狂的程度,难道画工的本领就在于此,要较量一番?

我把菊花聚拢在一起,泼墨成千点,仿佛无数个墨点落在纸上;我用各种颜色点缀,仿佛给菊花涂了几道寒霜。

淡妆浓抹皆入画,仿佛在风中摇曳的影子。它跳跃着仿佛有生命力,散发出阵阵清香。

请不要以为我在东篱之下闲适地采摘菊花,我只是把它贴到屏风上来慰劳这个重阳佳节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描写菊花的外貌和姿态,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意。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画面生动鲜明,诗意盎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