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这首诗名为《供菊》,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秋日菊花图,通过对菊花的描绘,抒发了自己高洁傲世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第一句:“弹琴酌酒喜堪俦”,描述了自己与友人一起饮酒弹琴的情景,表达了愉悦和满足之情。
  • “弹琴酌酒”:弹奏乐器,饮用美酒,是中国古代文人常见的雅集活动。
  • “喜堪俦”:喜悦至极,足以与同伴媲美。
  1. 第二句:“几案婷婷点缀幽”,形容书桌上的菊花为幽静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机。
  • “几案婷婷”:形容桌子端庄优美。
  • “点缀幽”:给幽静的地方添加了生气。
  1. 第三句:“隔座香分三径露”,通过嗅觉描述,展现了菊花的香气四溢,仿佛连露水都沾染上了花的香味。
  • “隔座”:指隔着座位。
  • “三径”:泛指小路,这里借指菊花盛开的小径。
  • “香分”:花香四溢,扩散开来。
  • “露”:露水,此处用以比喻花香的清新。
  1. 第四句:“抛书人对一枝秋”,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里放下书本,静静地欣赏菊花的场景。
  • “抛书”:放下书籍。
  • “人对”:面对面地站着的人。
  • “一枝秋”:指一枝菊花,代表着秋天的象征。
  1. 第五句:“霜清纸帐来新梦”,暗示着在凉爽的夜晚,人们进入梦境,梦见了新的希望或愿景。
  • “霜清”:天气变冷,霜白如雪。
  • “纸帐”:简陋的床铺,常用以象征清贫的生活或朴素的心灵。
  • “新梦”:新生的梦境,可能是指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1. 第六句:“圃冷斜阳忆旧游”,表达了作者在冷冽的斜阳下怀念过去的时光。
  • “圃冷”:指园中的植物因为寒冷而显得萧条。
  • “斜阳”:夕阳西下,通常与落日、黄昏等意象相联系。
  • “忆旧游”:回忆过去的游历或往事。
  1. 第七句:“傲世也因同气味”,表达了即使身处尘世也能保持独立不羁的个性。
  • “傲世”:蔑视世俗,不随波逐流。
  • “同气味”:有共同的气质或品味。
  1. 最后一句:“春风桃李未淹留,傲世也因同气味。”:尽管春天的桃花与李树依然繁盛,但作者仍然坚持自己的傲岸之气。
  • “春风”:春天的气息,常与温暖、生长相关联。
  • “桃李”:指桃花与李花,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淹留”:停留,这里指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而不愿离去。

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涣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超脱世俗、保持自我的态度。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一个文人墨客面对大自然时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诗中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美丽,更通过“同气味”这一关键词传达了一种与世无争、与自然共鸣的哲学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