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宝钗笑道:“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

诗句

  • 此时宝钗正在这里 - 描述当前场景,宝钗正在此处。
  • 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 - 描绘了林黛玉沉默不语的情景。
  • 挨着贾母坐下 - 显示林黛玉与贾母坐在一起。
  • 宝玉没甚说的 - 表示宝玉没有说什么。
  • 便向宝钗笑道 - 暗示宝玉在和宝钗说话。
  • 大哥哥好日子 - 暗示今天是喜庆的日子。
  • 偏生我又不好了 - 宝玉感到自己身体不适。
  • 没别的礼送 - 表示宝玉没有其他礼物可以送给人。
  • 连个头也不得磕去 - 形容宝玉因为不舒服不能参与礼节活动。
  • 大哥哥不知我病 - 指出宝玉对生病的事情不知情。
  • 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 - 暗示宝玉觉得自己是懒惰的,找借口不愿参与。
  • 倘或明儿恼了 - 预示如果明天宝玉继续这样,可能会惹恼别人。
  • 姐姐替我分辨分辨 - 请求宝钗为自己解释。
  • 怕热 - 宝钗不喜欢热,所以选择了避开热的环境。
  • 看了两出 - 指宝钗看了两出戏。
  • 热得很 - 描述宝钗觉得非常热。
  • 要走,客又不散 - 说明客人还没有走,环境还热闹。
  • 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 - 宝钗因为不舒服而不得不离开。
  • 脸上没意思 - 宝玉因为宝钗的行为而感到无趣。
  • 只得又搭讪笑道 - 宝玉试图用笑容来掩盖尴尬。
  • 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 - 通过比较,宝玉认为宝钗有杨贵妃那样的美貌。
  • 原来也体丰怯热 - 宝钗被比喻为杨贵妃是因为她也体态丰满且容易感到炎热。
  • 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 - 宝钗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
  • 回思了一回 - 宝钗回忆之前的情境。
  • 脸红起来 - 因生气而脸红。
  • 冷笑了两声 - 显示出宝钗的愤怒。
  • 我倒是像杨妃 - 宝钗以杨贵妃自比,表明自己的不满。
  • 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 宝钗讽刺宝玉没有真正的好朋友。
  • 说的个靛儿跑了 - 小丫头靛儿跑掉了,可能是为了躲避宝钗的批评。
  • 自己又把话说造次了 - 宝玉意识到自己的话说得不妥。
  • 当着许多人 - 在很多人面前。
  • 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 - 在众多人面前比在林黛玉面前更加尴尬。
  • 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 - 宝玉急忙转身,避开了话题。

译文

此时的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默默地坐着,挨着贾母坐下。宝玉没有说什么,便笑着对宝钗说:“大哥哥好日子,偏偏生我的病了,没有其他的礼可以送了,甚至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道我病了,反而说我懒,推辞不去。如果明天他再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宝钗笑着说:“这也多事。你即使要去也不敢惊动我,何况现在身体不好,兄弟们天天在一起,你还要存这个心反倒显得生分了。”宝玉又笑着说:“姐姐体谅我就好了。”又说:“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呢?”宝钗说:“我怕热,看了两出就觉得很热。如果走了,客人也不散。我只好因为身体不好就来了。”宝玉听后,自己脸上也没意思,只能再次勉强笑了笑,说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姐姐也体态丰腴,容易感到炎热。”宝钗听到这些话,顿时大怒,但又不好发作什么。她想了想,脸红了起来,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是杨妃,只是没有一个好的哥哥好兄弟可以像杨国忠那样对待我!”二人正说着,恰好小丫头靛儿因为找不到扇子,就笑嘻嘻地说:“一定是宝姑娘藏了我的扇子。”宝钗指着她说:“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耍过,你再怀疑我。你该问那些平时跟你嬉戏的姑娘们。”靛儿听了这话就跑掉了。宝玉知道自己再次把话说得太冒失了,当着很多人的面,更觉得不好意思,于是急忙回头和别人搭讪去了。

赏析

这首《红楼梦》中的《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是贾府中常见的一种社交场合。在这个场合下,宝玉和黛玉等人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情感和智慧的碰撞。诗中通过对黛玉、宝钗和宝玉三人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特别是宝钗的性格特征,如体态丰满、容易感到炎热、敏感等都被细腻地描绘出来,使得她在读者心中的形象生动而鲜明。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反映了贾府的家族文化和社会氛围,是理解《红楼梦》中重要场景的关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