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人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早有丫鬟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众人听说连忙进去,果然抬出春凳来,将宝玉抬放凳上,随着贾母王夫人等进去,送至贾母房中。
彼时贾政见贾母气未全消,不敢自便,也跟了进去。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再看看王夫人,“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诗句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译文
在贾府中,宝玉因小事与家人争执不休,常常惹是生非。他的行为让家族长辈感到不满,最终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注释
- 手足耽耽:形容人喜欢争辩,爱争吵。
- 小动唇舌:指宝玉因小事与人争执。
- 不肖种种:指宝玉行为不端,有失体统。
- 大承笞挞:严厉的责罚和打骂。
赏析
这段描述反映了贾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族教育方式。宝玉虽为贾母所宠爱,但因年轻气盛,常与人争执,导致家族长辈对他极为不满。这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中对子女教育的方式——强调规矩和礼仪,以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地位。同时,宝玉的行为也展示了他的任性和不理智,这也是封建社会下年轻一代面临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