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因暗暗的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紫鹃听了都笑起来。紫鹃笑道:“这都是素日姑娘念的,难为他怎么记了。”黛玉便令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吃毕药,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这且不在话下。
诗句释义与译文:
诗句:“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
注释:进入院子的门,看到地上的竹的影子参差不齐,苔藓的痕迹浓淡不一。
赏析:这句描绘了作者刚进入院子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观,通过“竹影”和“苔痕”两个元素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幽深的氛围。
诗句:“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
注释:突然想起了《西厢记》中的一句,“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赏析:《西厢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戏剧作品,此句引用自其中,暗示了作者在寂静的环境中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和淡淡的忧郁。
诗句:“因暗暗的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
注释:因此默默地叹息说:“双文啊,你真的命很薄,但你还有母亲和弟弟,而今天林黛玉的命运如此凄惨,连母亲和弟弟都没有了。古人说过‘佳人命薄’。”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周围人的关心和怜悯,以及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感慨。
诗句:“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
注释:一边想着,一边走着,不料廊下的鹦鹅看见了林黛玉来了,就猛地扑了过来,吓了一跳。
赏析:鹦哥的出现打破了宁静,带来了意外的惊吓,增添了故事的生动性。
诗句:“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
注释:那鹦哥仍然飞到架子上,叫:“雪雁,快把帘子掀起来,姑娘来了。”黛玉停下来,用手按着架子说:“给食物加水没有?”
赏析:这段对话展示了鹦哥的顽皮和黛玉的机智,同时也揭示了鹦哥对黛玉的依恋。
诗句:“紫鹃笑道:‘这都是素日姑娘念的,难为他怎么记了。’黛玉便令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
注释:紫鹃笑道:“这些都是姑娘平时念过的,他怎么可能记得呢?”黛玉便命令把它卸下来,重新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
赏析:这一行为表现了黛玉对鹦哥的宽容和理解,以及她对鹦哥的爱护。
诗句:“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
注释:于是就走进屋子,坐在月洞窗里。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黛玉进入屋内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
诗句:“吃毕药,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
注释:吃完药后,只看见窗外的竹影子映入纱窗中,整个房间里显得阴郁而湿润,几案上生出了凉意。
赏析:描写了饭后黛玉的感受,通过视觉感受到室内环境的凉爽与幽静。
诗句:“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
注释:黛玉觉得无处消遣,就隔着纱窗逗弄鹦哥玩耍。同时,她还教鹦哥念自己喜爱的诗句。
赏析:通过这些活动,黛玉缓解了自己的郁闷情绪,也加深了与鹦哥的关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主人公黛玉的内心世界和她与鹦哥之间的互动,以及她的生活环境。诗中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艺术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